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七九章 和平?
面对张浩提出的问题,大家在惊讶片刻,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激烈讨论约半个小时的样子,现场最终出现了三个主要的观点。



首先是主要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战略联盟的成员。大家之前已经注资足够,除了大洋集团之外,大家的股份加起来能有60%的样子。



大家的意见是:股份就这样定下来吧,不用再改变了,这样真的很好你们这些想要后期追加资金的,不觉得脸红吗?



当然啦,我们也不是不讲情分的,我们生产的‘解药’,可以平价出售给你们。



第二部分,是大量中立的、甚至敌视大洋集团的,其中就包括玄黄集团。大家的意思很明显,要追加投资,且享受之前等同的待遇。



第三部分不用说,是中间部分的。这些代表有投资、但投资不多。他们主要的想法是:将公司分为原始股份和二级股票;持有原有股份的,有决策权,而持有二级股票的,只有参与权。



且后期追加的投资,大家认为应该打个折扣;或者说,要按照股票的预期价格进行购买这其实有点期货的意思了。



三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张浩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也不插嘴。这一次大约四十分钟后,大家再次讨论出来几个认可度比较高的条件。这一次张浩才开口。



最终经过激烈讨论,众城制药的股份、股权等,就定了下来:



先期注资的,股价按照3倍计算,后期注资的,投资多少算多少。至于说股份权利等,大家都是原始股,想要占据更多的话语权,那就……花钱呗。



此后众城制药的分配等,则完全按照大家的股份划分。内部解药用不完的,可以自由出售如何出售,大洋集团和众城制药都不管,你们自己折腾。出了事、或者影响不好,别拉我们大家下水。



另外,建设众城制药需要设备,技术指导人员等,都需要大洋集团、乃至杏林堂集团提供。



大家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协议:不以技术入股,而是直接由众城制药代表出面,公开采购。



会议进行到了傍晚,众城制药的大概结构等各种问题,就敲定了。得益于股份制度的清晰明确,大家也少了扯皮。



瘟疫基金被拆解,相关人员直接并入到众城制药。



众城制药的‘总经理’,暂时由瘟疫基金的总经理、来自大洋集团的**园负责。



会议结束,众城制药一共集资76+285亿灵元。其中76亿灵元,是会议之前注资的,股权需要按照三倍计算,就是228亿灵元的股份;后来注资的285亿,就按照原价计算,不多也不少。



已经通过会议确立的众城制药,一共将拆分为468亿股。大家约定,在瘟疫解决之前,不得出售手中股份,但股份却可以提前挂在股市上看看风向标。



后来者当然是吃亏了,然而……谁让你当初不注资呢,不见兔子不撒鹰。后来看到好处了,才眼巴巴的凑上来,这天下可没这么便宜的事情。



尤其是玄黄集团方面的代表,更是几乎咬碎了牙齿。



他们此前注资共5.6亿灵元,算作5.6x3的股权;这次又追加60亿灵元,一共占据76.8亿股,约占占众城制药的16.41%的股份。



因为考虑到后期的各种问题,玄黄集团没有将全部的80亿上品灵石花掉,还是留出部分,以防万一。



但是玄黄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背后有大小16个主要势力。此前是十八个,但加入一个凌波集团,又跑掉剑阁、武王、天机阁,因此现在核心势力,是16个。平均每一个玄黄集团的势力,仅仅只占据众城制药1%的股权!



与之相对的,大洋集团在会议之前,就向瘟疫基金共注资34亿灵元,折合股份102亿股。仅仅大洋集团自己,就占据众城制药约21.795%的股份!而且大洋集团独享这些股份。



此外,还有栖霞之国,此前跟着大洋集团陆续注资7亿灵元,此时共占据众城制药4.487%的股份,是众城制药第二大股东。



随后才是天都派、仙隐宗、明教、梁朝、玄真教等。



而以大洋集团为首的战略联盟,一共占据众城制药51%的股份大家后期没有再追加多少投资。这是张浩亲自向大家解释的。有时候,平衡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眼下瘟疫肆虐。



当然,有些话张浩没有说明白,不过还是点出了:这工厂就生产瘟疫的解药;等瘟疫解决了,这个工厂的前景……大家明白吧。



张浩如此暗示,大家顿时就明白了。是啊,这个即将成立的众城制药本身,就是针对瘟疫的。别看大洋集团策划的天花乱坠,还说什么专门研究医药的,但那都是噱头而已。



看看,大洋集团自己的技术人员都没有加入!杏林堂的也没有兴趣!



没有大洋集团的技术人员,也没有杏林堂的技术人员,这所谓的医药研究,就是一个空壳。虽然大家心头有些酸涩,但却也清楚,这种专业的、尖端的、前沿的技术研究,没有大洋集团牵头,大家还真做不了。



你连“氨基酸”三个字都读的磕磕绊绊的,还搞个屁的研究啊。



那么这众城制药未来的结局,就可以预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