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并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只在乎谁能给他们安定,让他们安居乐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苏信走过西厂门前时,瞥了一眼自己亲手所写的对联。
他只是出京两个月,却像是离开两年。
他径直走到自己的书房。
书房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人气,蒙尘许久,苏信打开窗户,从柜子里拿出一坛美
酒,开怀畅饮,缓解路.上的疲惫。
阳光照进窗户,窗明几净。
苏信第一个召见金九龄。
金九龄是西厂的副督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掌管独立于西厂四部的六扇
门,位高权重,知晓苏信诸多机密之事。
“苏元
金九龄进门后,脸上就充满感慨。
他向来心思缜密,结合江湖上的情报,已猜到赵信’、'韩千叶 是苏信的两个马
甲,而苏信竟出身大宋皇室。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几乎可以捅破天。
“岳将军、李帮主、齐王等人虽然被奸人所害,但是仍然活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心
中,金某也敬佩他们的事迹。
金九龄放下面具,向苏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如今的权势,都是建立在西厂之上。
谁也不可能从苏信手中夺得西厂。
"我离开大宋,已有二十余年,还不知何时能回去。”
苏信脸上有些怅然,为两人倒下两杯美酒。
"风媒部如何?”
苏信没有叙旧,径直询问正事。
金九龄也收起笑容,道:“大明四十四城,所有县城、城镇,几乎都有西厂的密
探,只要发生大事,半夜就可传回京城。”
"大宋二十八城,我已经联系到很多权力帮旧部,酒下上千密探。”
"大隋三十三城,也几乎被我们渗透。
“不过,大宋、大隋鞭长莫及,即使发生重大的事情,消息传回后也会发生延误
,无法进行有效的应对。”
"至于大金、大元两国,我只是进行初步渗透。”
金九龄详细的向苏信介绍风媒部的情况。
这是他日后建立天榜、地榜、人榜的基础,金九龄比任何人都上心,他希望自
己成为沈浪那样的名人,可以名垂青史。
"好。”
苏信不时点头,专业的事情果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无论在哪个时代,情报都最为重要。
“自大元、大辽、大金等国攻打大明,已有一个多月,该跳的人已经跳出来,按
照风媒部的名单,逮捕京城所有的暗探。”
"任何势力、任何官员,只要可疑,全部关押,严加审问。
苏信有条不紊的发出一条条命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