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3章 第 113 章
滁州全焦县县衙六条人命, 最终还是以“畏罪自尽”盖棺, 哪怕这“畏罪自尽”疑点颇多,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在全焦县查了半个多月几乎没查出什么来。



县衙的卷宗毫无漏洞,账本亦清清楚楚, 县衙里的官吏偶有几个闪烁其词的,却死咬着什么都没有说。



到处都是疑点, 却到处都没有证据。



皇帝在早朝上大发雷霆,下朝后沉着脸看淮南的舆图,随后叫常云生送来官员花名册, 翻出大理寺和御史台的。



“去将这几人叫来。”皇帝在花名册上点了几个名字,叮嘱:“避开点儿人,不必大张旗鼓。”



常云生应喏,吩咐徒弟去把皇帝要的人叫来。



-



晏陈在御史台公廨里, 一个小内侍悄悄把他叫出去言说陛下召见, 他急急忙忙就跟着内侍走了。



一路到了右银台门, 在门前遇上了大理寺两人, 其中一人是大理寺司直宋景,一人是与他同榜的大理寺评事应凤岐。



“宋司直,应评事。”晏陈与二人见礼。



宋景微微颔首,应凤岐回了一礼。



等在右银台门的寇朝恩一甩手中拂尘,说道:“几位到了, 便随咱家来吧。”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 面上皆是疑惑神情。



什么样儿的事能让内侍监常云生的徒弟寇朝恩亲自己等在这里, 且是从右银台门入。



三人不免有些颤颤, 等到了紫宸殿,听圣人说要他们动身去淮南,晏陈与应凤岐内心是狂喜,宋景心里却是咯噔了一下,努力掩下担忧。



皇帝将三人的神色都收入眼底,让他们回去准备几日,五日后离京南下,然后就让他们离开。



又问常云生:“听子都吩咐下去了?”



“都吩咐下去了。”常云生道:“届时会让他们充作应评事家丁一同南下。”



皇帝颔首,盯着了淮南道舆图一会儿,让常云生收起来,面无异色继续看朝臣的疏表状。



-



宋、应、晏三人再由寇朝恩送出右银台门,出去后,应凤岐最先按捺不住兴奋的情绪,邀请另外两人:“宋司直,晏御史,时间尚早,不如由在下做东,咱们去玲珑珍器好好说说话?”



晏陈立刻道:“在下也有这样的想法,怎能让应评事做东,该在下做东才是。”



宋景却没有答应,说自己要回去安排家小,改日有空再一起吃酒。



他说完就率先走了,应凤岐看了看晏陈,挑唇一笑:“司直没空,那就我们俩吧。”



“请。”晏陈引手。



宋景回到家中,妻子迎上来,柔声道:“阿郎今日回得倒早。”



他看着妻子,把叹气咽下肚去,在妻子的伺候下换了身半旧的棉袍,打发老仆出去,对妻子说:“圣人让我领淮南道观察使职,五日后南下。”



“阿郎这是得圣人重用了?”宋娘子惊喜说道,她出身庄户人家,并不懂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



宋景想苦笑,但是忍住了,没必要让妻子跟着一道担心。



十道观察使不常设,不在品级之类,主要是节制观察一道之中的官吏有否枉法之事,每每观察使秘密出京,都代表着皇帝对当地官员的怀疑,代表着之后会有大案。



圣人遣他为淮南道观察使,自然是为滁州全焦县的六条人命而去。



可那是淮南啊,这几年连连出问题却依旧看不见水深多少之地,宋景也不是应凤岐晏陈这样初入官场雄心勃勃的后生,他从地方到中央、再从中央到地方、又回到中央,被提拔过、被贬谪过,被赏识过、被叱骂过,早就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只想安安稳稳熬资历升上五品,半点儿不想去蹚淮南的那滩浑水。



“去帮为夫收拾行李吧。”宋景不想多说,打发了妻子,独自在书房里沉思。



五日后清晨,城门开不久,宋景骑着驴子带了一名老仆来到灞桥,晏陈已经带着两名小厮在此处等着,他身旁听着一辆青壁马车。



“宋司直。”晏陈见礼。



宋景颔首致意,四处张望:“应评事还没来?”



晏陈道:“德辉兄应该快来了。”



宋景看了晏陈一眼,心说:这才几日,两人竟已经称兄道弟了。



很快的,从城中出来一列车队,为首的一辆马车虽然也是青壁,但比晏陈的那辆大不少,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这咋看不起眼的马车用料极讲究,拉车的马亦神峻非凡。



护在车队周围的家丁护卫一个个都精壮彪悍,浑身上下写着“不好惹,离远点”。



车队在宋、晏二人跟前停下,一名护卫打起车帘,应凤岐俊美的脸探出,朝二人笑:“宋兄,晏贤弟,久等了。”然后扶着小厮的手踩着脚凳慢条斯理下车。



这么大阵仗,让一名老仆一头老驴的宋景看得直抽嘴角。



“应评事,圣人可是嘱咐了我们要低调行事。”宋景咬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