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965.善济会
他是颇有克制力的人。



而以他的性子都将杯子直接砸了,可见心中是如何的盛怒。



文起、任伟都陪在他的身边,本在商议安排降卒之事。忽见得赵洞庭如此,都吓得变了脸色。



他们还从没有见过赵洞庭如此生气过。



那前来通禀赵洞庭这消息的人也是忙不迭跪倒在地上。



这是军情处的情报员。隶属于文起的建康保卫处,只是不受保卫处指挥,直接听命于军情处。



军情处在各保卫处中都有部门,全部都是独立的。在军中的地位,和各保卫处的监察部门差不多。



各保卫处中监察、律法,还有军情等部,都是地位特殊的。这样极大程度杜绝了保卫处元帅一手遮天的可能性。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过十数秒,赵洞庭脸色仍是铁青,终于开口说话。



情报员连忙施礼,向着外面退去。



文起带着些担忧之色轻声问道:“皇上,发生何事了?莫不是……元朝投降之事有变故?”



“不是。”



赵洞庭摇摇头,眼中杀意凛然。



他大概也是不想压制这股杀意,以极为森严的语气道:“是咱们国内生出了蛀虫。”



“蛀虫?”



文起和任伟的脸上都露出些疑惑之色来。



蛀虫是什么,他们当然知道。蛀粮食之虫,蛀国库之贪赃之徒。



这些年,大宋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兴盛繁荣前进着,律法也是逐渐健全,但贪官污吏,还真从没断绝过。



朝中有,军中也有。



他们两人都是在军中、朝中呆过的,见到这样的例子不少。有之前同朝为臣的人现在还在大牢里蹲着。



甚至其中还有关系不错的。



这些人曾经也都是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之士,只后来却没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越陷越深,直到东窗事发。



这当然让人觉得惋惜,也会愤怒。但按理说皇上不应该为这种事情而盛怒才是。



皇上见过的贪官污吏还少了?



“皇上。”



文起带着小心之色说道:“自古以来,不管哪朝哪代,蛀虫皆是无法避免之事。依臣看,您实在不必为了他们而生气,龙体为重。”



“朕又何尝不知。”



但赵洞庭眼中杀意却是不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蛀虫肯定是没法彻底消灭的。再健全的律法、再严苛的监察,也总会有这样的臣子冒出来,但有些钱……他们竟然也敢染指,真是杀一万遍都不足惜。”



文起眼中疑惑之色更浓,“皇上您说的是?”



他还只以为赵洞庭说的是军饷。



这事关百万将士,当然重要。尤其是那些死伤将士的体恤银,那更是重逾千斤。



如果谁敢动这些银子,那真是杀一万遍都不多。



然而,赵洞庭却是摇头道:“不是。”



他忽地拿起书案上的笔,奋笔疾书起来。



文起没有再问,但见赵洞庭并没有让他们回避,是以眼神也落在赵洞庭面前的纸上。



转眼便是数十龙飞凤舞的字跃然纸上。



文起越看越是心惊。



为信上的内容惊心,为皇上的杀意而惊心。



赵洞庭这封亲笔书是写给军情处、监察省还有律法省的,着三部联合督办此案。而且从严处置,不管何人,该杀当杀,该办当办。哪怕是皇亲国戚,也绝不容情。众犯之审判,酌情重判一到三个等级。



大宋现在的刑罚里面有死刑、死缓、无期、有期等等。



重判一到三个等级,可是相当吓人了。



原本是死缓的,提一个等级,那就得直接执行死刑。而无期,也会变成死缓。



“皇上……这到底是?”



因赵洞庭并未在这封亲笔书上写到底是何事,让得文起不禁更是疑惑,忍不住闻起来。



旁边任伟也是伸长了脖子。



赵洞庭的杀意总算是减了许多,大部分,都浸到刚刚的亲笔书上去了。



对书法稍有研究,亦或是武道等修为颇有造诣的人,应该都能察觉得到他那些字上所带的杀意。



“蜀中五县受了震灾。”



赵洞庭皱着眉头缓缓说道:“当地许多百姓因此家破人亡,因受灾人数众多,范围又广,仅仅当地府衙一时之间难免手忙脚乱。有许多民众自发助人……哼……朕当初洪灾之后设有善济会,你们可记得?”



“记得。”



任伟出声道:“当初皇上您还说善济会以救灾扶贫为任,应当为全国百姓竖立良好榜眼。以善心为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