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886章 龙抬头(求月票求订阅)
>
……



顾横波又道:“说到王现公子,国公也不需担心,他在南京贩酒时,与我们几位姐妹也算有旧,尤其与归家院的妈妈交好。此事我已写了手书,拜托柳如是暗中攘助……”



提到自己那位堂兄,王笑倒没什么印象。



重生过来之后,他就没见到过王现,只知道这个堂兄负责家里在南边的生意,后来郑元化南下,人就被软禁起来了。



——这次王宝没了,也该把人接回去让爹宽心一点,省得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自己不孝……



南京,银杏院。



“我等奉郑大人之命,接王现去赴宴。”几个差役打扮的汉子拿出一张请帖。



“是……”



接着便是“噗”的几声轻响。



差役打扮的锦衣卫番子步入庭中,只见院中石桌上摆着一个酒壶,却不见人。



脚步匆匆赶到前堂一看,只见两个中年妇人正站在那。



其中一个中年美妇怀里抱着个三岁的孩子,另一个则是正在穿戴戏服,脸上施着粉,比抱娃的妇人还要美些。



“我等奉国公之命,前来接公子归家,敢问王现公子何在?”



“哦?”那着戏服的美妇一开口,却是个男人,问道:“是来接我的?”



那锦衣卫番子一愣,心说莫不是中计了?



“可算来接我了。”王现好整以暇地将手里的珠钗往头上一插,从妻子手中抱过孩子,笑道:“颀儿乖,带你回家了,路上不要哭闹,别给叔叔们添麻烦,好不好?”



他怀里的孩子奶声奶气应了声“好”,笑咯咯地伸手又要摸他头上的钗环。



“对了,那箱银子你们拿上,算是我谢你们的……”



王现说完,捂着孩子的眼、带着妻子向门走去。步履虽快,却似闲庭信步,虽有老态,却也美得厉害。



番子们面面相觑,倒没想到国公的大堂兄是这样的人……



马车是早准备好的,却是徐徐离去,半点无匆忙逃亡的样子。



偶尔还从车中传出一两句戏腔来。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徐州。



“你这些天辛苦了,功劳我会记得。”王笑开口道。



顾横波柔声应道:“都是国公早安排好的,下官只是锦上添花,岂敢称功劳?”



话虽如此说,她这几天却着实是拼了命地在做。



事情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去繁琐,比如只说教坊司有多少人,每个人又有多少亲朋,这其中哪些人是能用到的、哪些人是要小心归避的,各有哪些爱好;再比如安排锦衣卫到迷楼当小厮要注意什么;南京城哪些地方适合安排刺杀,哪些地方又不适合……



这边消息传过去,那边消息传回来,她还要替王笑汇总分析。



辛苦归一回事,顾横波却喜欢做这些,既能呆在王笑这边与他时常见到,又能借他的权力操控别人的生死。



但眼看事情做完了,她也渐渐着急起来,有心想继续赖在这边。



倒也想到一个法子……



此时果然听王笑道:“先去歇着吧,往后不用过来,去找左大人奏事便可。”



“是。”顾横波轻声应了,站起身来。



“国公,那下官就告退……”



王笑转头看去,只见她身子晃了晃,整个人缓缓栽倒下去。



这一下也不知她练过没有,摔得恍如舞蹈。头向后仰着,官帽滑落下来,满头青丝如瀑,身子却勾勒出一道曼妙的曲线。



王笑伸手一抄,将她揽住。



“国公,我……我没事……今日陛下登基……国公快去……”



顾横波闭上眼,说着没事,人却蜷缩在王笑怀里。



王笑探了探她的额头,只觉烫得厉害。



“你病了?”



“没……没事……”



顾横波喃喃着,头一歪,直接就晕了过去……



她感觉到自己被王笑抱着,绕过回廊,放在一张榻上。



远远的有山呼声隐隐传来……



——他为了自己,连登基大典都没去呢。



她心想着这些,努力保持着清醒。



今日里面可特意穿着那条牡丹样式的肚兜呢,一会他见了一定喜欢……



她脑子里昏的厉害,忍了大半天了,此时缩在王笑怀里,终于还是放松过来,昏昏沉沉地迷糊了过去。



“笑郎……牡丹好看么……”



忽然听顾横波这样细若蚊吟地问了一句,王笑愣了一下。



——神经病,哪有什么牡丹?



他召过秋田优子,嘱咐其照顾好顾横波,自己转身出去,想要回房补觉。



才走到中庭,突听前面一阵嚷嚷。



“国公,国公,不……王爷!王爷!陛下的敕封到啦……”



山呼声远远传进徐州府衙,打断了董小宛的思路。



她停下笔,忽想到什么,有些担忧地向李香君低道:“顾媚也不知是如何想的……”



“什么?”



“她连着几夜没怎么睡了,今早又打了一大桶冷水泡了两刻……”



“这样的天气,她如何受得住?”



“许是疯了……也不怕闹出病来……”



南京,徐太平东园。



一舞笙歌未歇。



徐君贲倒是想到一事,转头向郑隆勖道:“我近日听闻那复社冒襄回了如皋,作了一首诗骂首辅大人,道是‘穷途捓揄多山鬼,浊世风波总石尤’,是否把他捉起来?”



“何必理他?”郑隆勖漫不经心道:“在开封时,他送到我面前我都懒得杀他,还派人去不成?这些毫无用处的书生作诗夸口,权当笑话看便是。”



“但这诗一夜之间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