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981章 先觉者(求月票求订阅)
入眼帘的就是王笑用红笔圈出的一句话。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只一句话,他看得血脉喷张,不由道:“梨洲先生果然……果然……振聋发聩!振聋发聩!”



王笑他显得有些欣慰,踱了几步,道:“我没想到,这些思想不是从我治下开始传播的,竟然出自江南东林党人。”



“因为江南文风昌盛,但科场黑暗。”王珍道:“宗太冲、顾宁亭等人,皆是身负大才而名落孙山,宗太冲尝言‘愤科举之学锢人’,想必这次来考官的,许多都是他的弟子。”



“不错,这几本书只有手抄本,都是他们的弟子带来济南的。”王笑道:“我打算将它们刊印出来,流传于世。”



他其实有些兴奋,因此虽与胡敬事说“时间不多”,但还是先推荐了这几本书……



王笑当然也喜欢享受权力。



如果不是知道两三百年以后自己有家国要承受怎样的耻辱,他当然也想要‘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偏因他知道后来的历史,所以看到自己的家国原来早已有这样的先觉者,他才会感到振奋。



民主启蒙从来不是“舶来品”,东方的思想至今依然在闪烁着熠熠光辉……唯有置身历史洪流,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骄傲。



——我们本不该由西方人来给我们开启民主,我们不是‘国人愚昧,没有民主土壤’,我们的人权著作比西方还早整整一百年……



推荐了书,王笑转向胡敬事。



“宗太冲、顾宁亭终究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想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你和孙知新是真正接触了最贫苦的百姓,实践出真知,你们该像他们一样,先整理出理论体系,再去寻找最适合当前情势的路。”



“学生不明白……”



“这次让你来济南,是要告诉你,不要再去建你们的空想国了。如今我已有足够的权柄,可以允许你们成为在野党,参与到朝政的讨论中。”



“可是,学生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你就自己慢慢想,路还很长。”王笑道:“我最后和你说两句。”



“第一,我要一统天下,你告诉孙知新,在我收复中原之前,停止他在做的一切;



第二,以后你们可以借助我的权力了,著书、传播、为天下启蒙。



总之,以武力平定天下由我来做、以文章开启民智由你们来,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孙知新的节奏不对,太快了,我要他按我们的节奏来,懂了吗?”



“不懂。”



“往后天下将由我独裁。直到我认为各方面时机成熟了,再行大变革之事。”



“何谓‘时机成熟’?”



“生产力达到、思想程度达到……辟如,有人要复辟称帝,天下间人人喊打喊杀之时,就是时机成熟。”



“那要多久?”



“看你们,五十年,一百年?”



胡敬事又问道:“若是晋王在骗我们又如何?”



“你们那六千余人的小村庄,我特地把你叫过来骗你?我都把儿子送去你们那拜师了还不够诚意?”



“若晋王以后反悔又如何?”



“那我现在推平你们,你又如何?”



“……”



胡敬事又问:“晋王为何不直接建立一个民主之国?”



“那是你们的空想。”



“是因不愿放下手中的权力吗?”



“对啊。”



“可是……”



“没有可是。”王笑打断道,“你到同文馆住下,在济南多走走、多看看,再把我的话告诉孙知新。”



……



胡敬事走后,王笑叹息了一声,道:“这分明是一件需要毕生奋斗的事,他们为何总这么急?”



“书生嘛。”王珍道。



他走了大半年,回来后有很大的不同,少了些公子哥的从容,眼神里多了些苦态。



“那大哥认为,为何总有人叫我称帝呢?”



“为了把利益固定下来。”



王珍拍了拍自己的膝盖,道:“你有强横实力,独裁而不称帝,也能安之若素。而有的人,为天下人做的事只有那么多,却想要把子孙后代的永世利益都确定下来,不定名分,如何心安?”



“大哥在思考世间规则?”



“还没想透。”王珍站起身,道:“宗太冲他们那些书,也给我一份。”



“我只剩一份手抄本了。”



“我替你刊印吧……”



见过王珍、胡敬事,王笑又见了张嫂。



张嫂是孤身来的,她把铁豹子和儿子留在了新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