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不知她回家没,她叫李小翠,听说她家在这附近,我们过来打听一下。”
那妇人听闻,像失了魂儿一样,连忙问香儿,她人在哪儿走丢的。
她瘫在地上,两个孩子也跟着哭了起来。
香儿赶紧走过去,把她扶起来,急忙说道:“大婶,别担心,她不是回来了吗?”然后,盯着小翠。
小翠的娘看着她,回想她儿时的模样,印象竟模糊了。
当时迫不得已,才把她卖掉,如今女儿长大**,竟站在眼前。
她既高兴,又伤心,尴尬地看着小翠,而孩子只是站在那里,并没有喊她,也没有走近她的意思,只是站在那里哭。
小翠娘转过头,捂着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
她让两个孩子进屋,香儿去拉小翠,小翠并不动,依然站在那里。
香儿看小翠执拗,不再相劝,她对小翠娘说,就坐在外面好了。
小翠娘让孩子们去搬竹椅,自己就去厨房烧水,两个孩子很听话,进屋搬几张竹椅出来,让姐姐们坐下。
香儿从包裹里,拿出一些点心,让孩子们喊姐姐,只有喊了,才有的吃。
香儿见他们,憨憨的,虎头虎脑的样子,就逗他们玩,两个孩子被逗乐了,一边吃一边笑。
小翠也被他们逗乐了,蹲在孩子身旁,看着弟妹们的惨样,拿出手帕给他们擦脸,擦鼻子,拍拍身上的泥土。
虽是初春,天气依然寒凉,当小翠去拍他们衣服时,才发觉衣服单薄。
小翠鼻子一酸,想起小时候,被萧府的人带走时,自己穿得也是如此单薄。
这么多年过去,家里依然窘迫。
小翠眼泪又流了出来,妹妹看到,就给姐姐去擦,她的小脏手把小翠的脸弄花了。
香儿忍不住大笑起来,拿出手帕给小翠。
小翠娘看孩子们玩得高兴,自己也笑了起来。
小翠娘打来两碗热茶水,搬来凳子,放在上面。
她坐在孩子们一旁,对两个人说,家里也没啥好招待的,喝点热茶,这茶叶是自家产的。
小翠将包裹交给娘,说是夫人赏赐的,里面有银子和衣物,还有一些点心。
香儿也把买的一些礼物与不穿的衣物,送给她。
小翠娘强忍着泪水,笑着说,让小翠回去,好好谢谢夫人,让她勤快些,不能辜负萧家的大恩大德。
小翠娘知道香儿身份后,要跪谢小姐,香儿拉着不让。
她对小翠娘说,她从没把小翠当外人,就是她的姐姐。
小翠娘说,万万使不得,主仆有别,小翠以后若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小姐多多体谅。
她说她女儿能到萧府,是她的福分,在家里也是受罪。
她父亲在庄上给人做木工,小翠的哥哥,在她被带走后,不到一年,因无钱看病,夭折了。
又问了小翠近况,香儿一一作答。
她让两人在家玩,她去把小翠的父亲喊回来。
小翠说她要陪着小姐去办事,让他们不要准备午饭。
小翠娘不再说话,她隐隐觉得孩子还在恨她。
小翠拉着香儿要走,见香儿不动,转身就走出院子,向外面走去。
她见小姐没跟出来,蹲在路边,无拘无束地哭着。
香儿见小翠没走远,起身和小翠娘道别。
小翠娘拉住香儿的手,跪了下来,哭着说:“小姐,我知道她还在恨我们,恨当初狠心把她卖掉。我们不怪她,是我们对不住她。当初公婆重病在身,没钱看病,家里三个孩子要养,我们实在没办法。我家相公是读书人,为贴补家用,他放弃科考,去给人家作长工,可无法养活这一家子。小姐,您菩萨心肠,以后还劳烦您管教她。若小翠犯错,万万饶恕她。我和孩子她爹在这里给您跪谢了,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感谢小姐的大恩大德。”
香儿哪里受得住,拉着她起来。
小翠娘说能见孩子一面,已知足了。在香儿搀扶下才起身,她站在门外,看着远处的小翠,大声说道:“小翠,娘对不住你啊。”
小翠娘放声大哭,小翠转过身,朝着娘亲的方向,跪在路边,嘴里喊着:“娘,娘——”
香儿看此情景,不禁落泪,她追出来,拉起小翠,让小翠去道别。
小翠跑过去,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放在娘的手中:“娘,这是女儿平时攒下来的,里面有十几两碎银,给弟弟,妹妹添些衣服。以后再穷,也别把她们卖了,我们不是物品。若以后缺钱,就到苏州城的萧府来找我。”
说完,转身跑走了,小翠娘呆在门口,扶着门。
两个孩子拉着手,走远了。
小翠娘目送她们远去,眼泪不住地流淌。。
看热闹的邻里,来她家串门,问这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