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章 王景隆中举
自从那晚父女失散,周彦博痛不欲生,几生寻短之念。为人父母者,生不能呵护儿女,死不能荫庇子孙,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可自己夙愿未成,如果就此死去,岂不遗笑世人?他万念俱灰,便来到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



周彦博不求功名和仕途,但他要给后代子孙留点什么,他早就立志写部书了,把自己家庭的悲欢离合,以及天荒之年,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之情,统统写进书里,名曰《悲欢泪》。



还准备写部叙述民间离异之事的书。于是,在五台山呆了一年之后,在寺院主持的批准下,作为云游僧,云游四海,访异察奇,搜集民生典故。



再者,也可探访女儿和儿子的下落。



如今,女儿已经有了下落,周彦博自然高兴。并且知道,有好心人收留了她,周彦博自是放心。至于儿子铁虎,一个男子汉,闯荡世界,自不必太多的担心。如果今生有缘,自然会相聚的。



听罢,王景隆肃然起敬。也为他们一家不幸的遭遇,而深感惋惜。心想,这和尚的确是倩玉之父,我该如何称呼?



唤岳父?还不是时候。就称他伯父吧!如果没有被狄忠捉上山来,怎么认识这和尚?



这么一来,不就了结我一桩心事了?有今日的奇遇,还得感谢狄忠哩!没有他,我王景隆何时何日才能找到倩玉之父?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所做之事,每每出人意料。有时,认为是坏事的,却变成好事;而好事,有时也能变成坏事。



混沌世界,就是这么的奇怪!



当下,王景隆对心悟说:“请允许学生叫您伯父。伯父之志,其风可感。今生虽默默无闻,可留芳名于后世。大作封笔之日,可别忘了让小侄一睹为快?”



“会的。只要你感兴趣。”



一路上,披星趱月,穿州过县。非止一日,终于进入了京城。



到了京城之后,王景隆为了不分心,也不到东门巷探望周倩玉,而是和几个好友,在寓所专心读书。而心悟呢?却是玩游京城,探奇访异,自不必言。



很快,便是十三省乡试榜公布之日。一般情况下,榜单都会在午门外张挂。



瓜子仁心想:“王三官肯定也到京城了,并且参加了会试。只是不知中了不曾?何不也去看个究竟。”



于是,便独自来到午门外。远远看见围满了看榜的人。瓜子仁也挤进人群中。一看,“王景隆”三个字进入了他的眼帘,而且还是高中第四名。



高兴之下,瓜子仁便买了一本乡试录,径直来到东门巷岳家。高声喊道:“三叔高中了!”



周倩玉听得真切,是瓜子仁的声音。知道王郎果然不负所望,中了举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这个高兴,不懂得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她三步拼做两步,急忙跑出四合院,把瓜子仁请到岳府来,并从瓜子仁的手中抢过乡试录。



展开看了,上刊“第四名王景隆”,并注明“应天府儒士,《礼记》”。周倩玉非常激动,忙叫丫头云儿排香案,准备拜谢天地。还特意谢了瓜子仁报喜之恩。



“不用谢。有喜事当然要共同分享。”



岳老夫人不知道干女儿高兴什么,忙问:“闺女!你为何如此高兴?看你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



“王郎中举了!名列第四名。”



“是吗?”岳老夫人也替她高兴,说:“你是说王景隆中举了?”



周倩玉高兴的流出了眼泪,点点头算是回答。



“我儿可是有出头之日了。”



岳府上下,听说未来的姑爷中举了,也个个替小姐高兴。周倩玉高兴之下,拿出自己身上的私房钱,分赏给府上的人。



这夜,周倩玉高兴的睡不着觉。脑子里在勾勒着未来的蓝图。越想越兴奋,干脆翻身坐起,把云儿叫进房间,两人聊天聊到快天亮。



再说,瓜子仁天天在做他的营生。他来到午门外,看看能不能碰到三官。正当他东张西望之际,冷不丁肩背被人重重一拍,金仁一惊,正想发火。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想要找的三叔,转嗔为喜。连忙放下瓜篓,抱住王景隆,说:“想不到是三叔,几时到的京城?”



王景隆遇见金仁,也是欢喜。说:“我到京城,一月有余。为了不影响科考,便和几个朋友在寓所读书。幸好!工夫不负有心人。”



“其实,三叔中举了,我昨天就看到榜单了。”



“你三婶可好?”王景隆关心地问。



“好!”瓜子仁说,“我把三叔中举的消息告诉了三婶,三婶高兴的流泪。”



“这么说,你三婶也知道了?”



“且莫说此事。三叔久别,我们先到对面的‘醉方休’酒楼,饮上几杯,慢慢细谈。今日我瓜子仁做东,三叔可别抢着买单。”



“让你破费,三叔过意不去。”



“没事!说句心里话,瓜子仁也替三叔高兴。”金仁说着,拉着王景隆的手,俨然是一对好友。



片刻,走进了酒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