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88章 勇士
什么叫勇士?



庄严在那一瞬间,得到了一个清晰的诠释。



这个诠释,是老志愿兵孙江峰用行动给他进行了最好的注解。



即便是万里挑一的特种兵,对于这位英勇的老兵都不得不佩服到五体投地。



庄严忽然明白,为什么那台推土机看起来那么“残”了。



玻璃窗、车身上面弹痕累累。



都是炸出来的。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庄严是并不知道的。



例如这种叫做“压推法”的排雷方式,实际上也是许汉源和孙江峰在第一次大扫雷的时候总结出来的。



当时的孙江峰还只是个士兵,当时的许汉源还是个扫雷大队的队长。



有的人,天生就具备勇士的气质。



当年第一次想出这个办法的时候,需要有人做尝试。



推土机开到雷场边,许汉源扫了一眼队里几个学过推土机的兵,问:“谁上?”



许汉源自己是真没开过这玩意,他倒是想上,可是上不了。



当年的队伍中,一个黑瘦高个的上等兵举起了手。



“我!”



一个字。



简单,明了,直接。



那是当年只是个士兵的孙江峰。



许汉源从这次之后,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孙江峰,西蜀省某地的一个农村士兵。



正如当年的抗日川军,蜀中永远不缺英雄好汉,那种带着死字旗义无反顾走向战场,“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的勇气在骨子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第一次用推土机排雷,没人知道可行不可行。



不过不试试,那就永远不知道。



正如飞机有人试飞,这种土制的扫雷车,也需要有人验证。



但是,孙江峰那次试车,比试飞的危险性还要高。



试飞未必出问题,但是试这种排雷车,你开进雷场那是一定会遭遇爆炸。



能不能扛住?



理论上可以,但是理论上的数据只是理论。



第一次开着这种扫雷车扫雷,由于没有经验,没开出多少米,车子就被炸坏,趴在雷区里。



许汉源亲自带着人拿着探雷针,一针针探雷,把已经后背湿透的孙江峰从雷场里救了出来。



回来一总结,许汉源发现了问题。



被炸坏的是推土机的发动机。爆炸是因为车铲子推到了一颗58式防步兵雷,由于已经被推出地面,爆炸毫无阻拦地在瞬间完成,弹片将整个驾驶室的玻璃打成了马蜂窝,其中一片弹片居然直接击穿了发动机的油路!



如果孙江峰当时不是穿着防护服,估计当年就直接被挂在墙上报销了。



后来,许汉源琢磨出一种更适合的操作方法压推法。



先压,后推,什么样的防步兵地雷都不怕,就算遇到反坦克地雷,顶多就是炸烂铲子,安全性大大地提高了。



这些办法都写进了许汉源编纂的一本《热带山岳丛林地带大面积扫雷法》的教材里,在这之前,pla内部是没有一本类似这样完整的排雷教材。







各种爆炸声不绝于耳。



虽然采用压推法,不过仍旧会有个别漏网之鱼。



弹片射在车体上,发出清脆爆豆一样的响声。



一颗弹片穿过驾驶室侧面的玻璃,留下一个小孔。



孙江峰淡定得操作着他的排雷车,就像个在自己田里犁地的勤恳老农民哥,一次又一次将土地翻更。



“猎人”分队包括庄严等人在内,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排雷方式,众人中间时不时发出一声感叹!



“牛逼!”



“我靠!”



“哇!”



大家已经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自己的钦佩。



要知道,无论你经过多么残酷的训练,仍旧无法和这种玩命般的勇士相比。



在更飞的弹片面前,多少次速射打中靶子,多少秒时间抽枪开枪,躲远距离精准狙击都显得苍白无力。



40分钟后,推土机将整片12号雷场犁了个遍,开出雷区边缘停下。



没人上前去迎接英雄。



大家依旧远远地看。



庄严有些奇怪,这时候,不是应该上去欢呼然后抬起孙江峰抛向天空大喊万岁然后撒花吗?



我呸!



那都是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桥段。



孙江峰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从驾驶室里跳下来,然后手里拿着排雷工具包,仔仔细细围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