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24章 女记者的提问
大年三十的早上,庄严早早就醒了。



平素里,“猎人”分队的兵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穿着迷彩服,不过这一天,大家都换上了冬常服。



而且是最干净,最崭新的那一套。



今天,有两件大喜事。



一是早上在12号雷场举行的移交仪式。



每一块雷场在扫雷部队排完雷之后都要进行一个交接,对象是地方政府。



二是晚上在连队饭堂举行的一个简朴而重要的婚礼“老大”罗兴要当新郎官啦!



早早地洗漱完毕,庄严坐在大树下的水泥花坛上等开早饭。



“猎人”分队已经决定推迟一天离开。



这是庄严在扫雷部队待的最后一天,也是意义重大第一天。



冬天的边境小镇上,雾水打湿了篮球场,湿漉漉的地面和略有些灰沉沉的天气,营区大门外的马路上,简易三路摩托的突突声响彻了街头巷尾。



庄严坐在树下,忽然觉得这一切,包括湿润的空气都是那么的可贵。



打量着身上的这身军装,他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自己还是庄严,但是又不是以前的庄严了。



雷场移交仪式定在早上十点举行。



这是今天整个县城的头等大事。



这意味着又有一块令人望而却步的死亡地带即将宣告解除危险,不久之后会成为丰收的良田。



其实老百姓的心里都高兴。



前几天,县里发出了通知,尤其是靠近雷场附近几条深受其害的村子,基层的村支部早已经运作起来,把通知口头发送到了所有的村民小组里去,通知到每一个村民家里去。



要去看都可以,仪式是公开的。



八点钟,扫雷队的营地里响起了哨声,吃完早饭的士兵和军官们全部穿上了迷彩服。



他们没有穿常服,和“猎人”分队不同的是,他们今天有“特殊任务”。



车队八点十五分准时从营区出发,沿着熟悉的公路一直开,九点差五分到了12号雷场。



这是距离边境只有三公里不到的一片雷区,也是12、13、14号三块雷区里地势最平坦,周围交通最便利的一片雷区。



它最适合用来作为移交仪式的现场。



车队达到后,刚下车,庄严就看到这里已经搭建起了一个用木头做起的大门,看起来就是那种凯旋门形式的木门。



木门的上方悬挂着一条红布制作的横幅,上面用黄色的印油刷着一行大字xx州xx县xx地区扫雷移交签字仪式。



在现场站了一会儿,不断有各种车辆到达现场。



一看就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



一些和扫雷队熟识的地方干部上来和连岳打招呼、握手。



不久之后,那辆熟悉的bj212吉普也到了。



许汉源,这个第二次边境大扫雷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也到了。



紧接着,附近村寨的老百姓到了。



然后是扫雷指挥部机关的部分军官来了。



县里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人来了。



州里的第一书记马志坚和扫雷办的主任也到了……



电视台、报纸的记者们不断拍照、录像,整个移交仪式现场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庄严在人群中看到了老冯一家两口,还有双手撑着小板凳一点点往前挪的黄兰也来了……



他们都来了……



这片雷区,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



庄严不知道他们是以一种如何的坚毅支撑着自己重新回到这个曾经让他们几乎毁掉一生的地方。



当你被这里的雷区夺走一切,当你重新站在它的面前,当解放军告诉你,这里的雷已经扫光了。



黄兰怎么想?



冯家父子怎么想?



站在队伍中,庄严静静地看着。



看着那一个个少了一只腿,甚至两只腿的群众。



军人啊!



自己是军人。



庄严忽然觉得,无论是自己,还是扫雷队官兵身上的迷彩国防绿,那一瞬间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深远意义。



低头看看自己的肩章,伸手默默头顶上那颗八一军徽。



庄严忽然明白了,军徽上那一抹红色代表什么。



那是代表着牺牲。



为什么要在军徽上留存那一抹红?



因为那都是历代先烈的血。



自己作为新一代的军人,只不过是继承了这些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