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两百多年前,大魏帝国在一场皇权的角逐中分裂,从此,南魏与北魏划辽河为界,魏姓宗室各自称帝。两国之间领土纷争不断,战火此起彼伏。
南魏气候适宜,物产丰饶,数代以来因为地理优势稳胜宿敌北魏一筹。
北魏苦寒,因而家底贫瘠。孰料这一代出了位惊才绝艳的年轻女帝,魏瑶姬。
女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同时屯田积粮,厉兵秣马。她扶植北魏人在武陵关与南魏暗地通商,用北魏盛产的药材、毛皮和烈酒,悄悄交换南魏的矿产和武器。
二十余年前,女帝亲率十万赤焰军踏破武陵关,挥军南下,南魏北地狼烟四起,重要城池相继陷落。
朝中主战派主和派吵成一锅粥,皇帝急怒攻心,头风发作,南魏朝政风雨飘摇。
最终是相王一剑斩下主和派首脑楼丞相的头颅,血溅金殿,结束了这场内耗。
那一年,相王年方十六。
皇帝遂任相王为大司马,云虎将军郭襄山为大将军,率风龙骑八万出征北伐。
历时十年,风龙骑最终将赤焰军赶回辽河以北,收复了全部失地。
从北伐到武陵关拉锯战,十年间辽河两岸战火纷飞,相王也从翩翩少年郎蜕变为强悍俊美的南魏战神,被北地百姓奉为“武陵仙君”。
女帝也曾广布悬赏,愿以黄金百万换取相王人头,可惜未能如愿。
战争累计消耗过于巨大,十年后女帝终于放弃,偃旗息鼓不再来犯。
南魏万民欢腾。
便在此时,相王失踪了。
魏帝李弼重惊怒交加,派人将武陵关的地皮一寸寸掀开,日夜搜索。
相王却如同人间蒸发,再无丁点音讯。百姓们偷偷议论,说武陵仙君大约功德圆满,白日飞升了。
弹指一挥,就是四年。
相王失踪后,旧部云虎将军郭襄山继续坐镇武陵关,因为曾给德阳王当了十年副手,军中绰号“万年老二”。
一听就知道正副职之间关系不太好。
四年后一个奇冷的冬夜。
北魏再次突袭武陵关。
郭大将军一觉醒来发现兵临城下,整个人都惊呆了。数不尽的赤焰军如同漫天火云压城,城欲倾。
一人一骑忽然从天而降。
这个神仙下凡似的男人又一次力挽狂澜,把郭大将军彻底锤死在万年老二的位置。
相王,他回来了。
这场仗就没有什么悬念了,赤焰军撤兵,战斗来得容易去得快。
战神回归,举国沸腾。
从这里开始,相王的故事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相王本人交待给皇帝的说法是:失踪这四年,他因为落马摔伤头部失去了记忆,一直在民间调养。
这个说法不够抓人眼球,所以市井说书人各自发挥百花齐放,几乎每家馆子都有自己的版本。
有的凄美委婉——失忆王爷一朝落难,妙手医女坠入情网。
有的惊悚灵异——怨气冲天阴兵复仇设迷阵,武陵仙君妙计识破鬼打墙。
还有的仙气儿直冒——飞升后武陵仙君闲来无事,某日从天上低头一看……武陵关怎么又他娘的告急?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讲着讲着,有个版本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拿来讲,讲成了主流——
其实相王当年并没有失忆,只是担心兔死狗烹、功高盖主,所以秘密遁走。
四年间,他不但聚集起富可敌国的宝藏,笼络到众多江湖高手,更有十年征战积累下的部众和民心。再度现身武陵时,相王已经无所畏惧。
这种诛心的版本大逆不道,奈何背后似有推手,屡禁不止。
对这些坊间传闻,魏帝给了四个字:“无稽之谈。”
……
无稽之谈?
小厮一声冷笑。
皇帝分明对这故事信了个十成十!不计代价的疯狂搜捕,无非是以为相王临死把宝藏交待给他了。
富可敌国的宝藏在哪里?他也很想知道!就那么一块黑不溜秋的铁牌子……
还给丢了。
不行,他现在碰不得这个“丢”字,一想心就哆嗦,小厮双手抱头呻吟了一声。
小厨子还有新话题:“你说大家同样是漏网之鱼,皇帝怎么只抓你一个,文书里就没提到我呢?”
小厮没好气地道:“你羡慕?”
“那不是,我是想告诉你,没人提我是因为我不是个普通人。”
小厮气乐了。
你一个厨子家的黄毛丫头,还不是普通人,难不成你还是嫦娥下凡?
……
“殿下,是否要派人寻找马夫之子?”老太监周海悄声儿请示。
少年身着玉色常服,墨发随意披落,手握书卷垂目阅读,头也不抬地道:“不必,一动不如一静。”
周海道:“听说钰王那边已经倾巢出动了。”
少年啪地一声将书丢在桌案上,笑道:“这是作甚,跟陛下抢人吗?”
周海心领神会:“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安排人手,把钰王的动作捅出去,给他好好儿加把火。”
少年又问:“相王府那边损失了多少金梅?”
“折损了三人。”
周海谨慎地答道:“事发突然,除去白乙常年在外,白组其他三人都未能幸免。”
“金梅”是太子麾下的秘密组织。金梅又名黄素馨,也叫迎春花。
再严酷的寒冬也阻挡不了春天到来,冰霜必将消融,但留一枝春花。
少年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块黑漆漆的铁牌,放在手心里盘着玩儿:“相王案风头正劲,不得不防。”
“殿下放心,都处理过了,相王府的金梅不会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