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61章 论功行赏 中
早上出来的时候,是走路来的。下了朝以后,如果再走回去,那就太丢大佬的B格了。高伯逸走出皇宫没多远,就看到自家的犊车停在街角。



这并不是他派人嘱咐的,想起今日朝会时发生的事情,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一上犊车,高伯逸就看到王府长史张晏之(前长史李德林已经被调任中枢官员)端坐在犊车内,似乎等候已然多时了。



竹竿不动声色的驾车,犊车平稳的在街面上行驶着,尴尬而沉闷的气氛弥漫其间。



“李直什么时候变成了我们的人?”



高伯逸沉声问道。



“回主公,当主公出征在外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守邺城的人,也不是整日就知道吃饭啊!



李直不仅是我们的人,而且中枢还有一杆人等,都是我们的人!要不然,今日如何做到猝然发难?”



听到这话,高伯逸忽然想起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导演的黄袍加身,当然是早有预谋。但是在还没有预谋之前,他未必是想干这活的。只不过,机会来了,哪怕你不想干,你身后的人,也会在后面推你走。



他们会帮你铺好路,造好舆论声势,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然后混一个“从龙之功”!



这是个人与家族翻身成为权贵的最快捷径,没有之一。



高伯逸身边,张晏之这样的人,恐怕早已不是一个两个。特别是神策军此番解决了晋阳六镇,齐国国内最后也是最大的障碍没有了。



高演不在了,娄昭君挂了,高氏皇族萎了!



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别的心思,那才叫真见鬼。



“自从上次救命之恩,李直就一直想报答主公。之前高洋还在的时候,在众人面前,李直对主公表现得恨之入骨,如今所有人都以为是他想携私报复!”



张晏之拱手道:“其实,李直是不是污蔑主公并不重要,他很快就会自己辞官回家。只不过,留下的话头,就永远不会停歇。



只要他不死,那么朝廷的态度,始终就是暧昧不清的。不处理,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而主公可以向朝廷乞骸骨,告老还乡嘛。”



张晏之笑眯眯的说道。



一个二十多点的小伙子“告老还乡”?



此刻高伯逸终于理解什么叫做“人至贱则无敌”了。要不怎么说文人坏呢,你看这张晏之满肚子坏水,真是用“高山仰止”四个字来形容才能表达高伯逸内心的崇敬之情。



“罢了。此举甚为不妥,打乱了我的计划安排。但是,发生了也就发生了吧,不过那么回事而已。”



高伯逸无奈的摆摆手,只见张晏之双手拢袖行礼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假,然而还有一句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公现在开始造势,他日,待主公灭周班师回朝之日,就是登基称帝之时。水到渠成,不会有任何阻碍。



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去造一个声势,只要主公能打胜仗,那就是迟早的事情,用四个字来形容,就叫众望所归!”



好一个众望所归啊!



高伯逸知道张晏之在想什么。年前张红娘产下一子,名叫高承景。人都是有私心的,高承景的出世,让张晏之心中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呢,对吧?



所以说,他会这么主动,这么热情的帮高伯逸做事,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昨日事情太多没时间问你。在我出征在外的这段时间里,邺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没?”



高伯逸当然不会责怪张晏之“自作主张”,如果帮你做事的人得不到你的褒奖,反而被惩罚了,那么,他们今后做事的积极性一定不会太高。



当皇帝么,呵呵,那不是迟早的事情么,这已经不需要遮掩了。



爆出来也好。



高伯逸决定不把事情说明白,但是也不否认,就让舆论在邺城里发酵吧。



“邺城的事情么……最大的就是,鱼赞事情做得不错。”



张晏之难得的肯定了鱼赞。



“做的不错?”



高伯逸一愣,鱼赞这厮做事会做得不错?



“没有人比鱼赞更懂那些三教九流。如今邺城底层到处都是我们的耳目,权贵家里的那些佣人,也有不少被我们收买。



不要说打听一些消息,就算是悄悄弄死某位大臣,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不止是邺城,就是周边地区,也处于我们的完美控制之中,只不过再远的地方就没办法了。”



世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他们的家族,往往在当地都是“大户”“郡望”这样的。出了邺城,官府的统治力会急剧下降,而世家在当地,一般的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所谓的“权不下县”,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格局,你如何能渗透得进去?



别说是高伯逸了,在毛爷爷以前,任何人对这种格局都没有办法。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