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01章 励精图治(下)
公元563年春,北齐并省行台都督斛律光,河东刺史独孤信,集结了三万边军和镇军,以及数量相当的民夫,在河东开垦荒地。



一面开荒,一面挖掘汾河引渠。在民夫屯田开荒的同时,三万边军开始在军屯以南修筑土垒,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周军出击。



更像是勾引韦孝宽带周军出战!



此举极大刺激了神经紧绷的宇文邕,这位皇帝下令,玉璧城边军禁止出战,违令者斩。他本人,则是亲率宿卫府兵精锐万人,前往蒲坂城坐镇。



同时调宇文宪去汉中剿匪。成家公孙氏在汉中扯旗造反,又不攻打县城,利用地形跟官府周旋,已经灭了当地几股镇军,以至于周国官军被压缩在县城不敢出城,情况颇为危急。



而远在成都的尉迟迥不敢轻离蜀中,要知道,占据蜀地的势力,无论是谁,都会在成都驻扎重兵,毕竟这里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过于重要。



然而,齐军这次似乎并不是要攻打玉璧城,而是在为攻打玉璧做准备。独孤信与斛律光二人分工,斛律光带着部分精锐防备周军突袭,独孤信则是引导民夫挖掘汾河河堤。



他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先引流,减少水势,然而再在玉璧城上游某处低洼的河段破坏河堤,使得汾水改道!



不敢出玉璧城的周军,完全成为睁眼瞎,根本不知道齐军在外面到底是做什么。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发现,挨着玉璧城的汾水,已经改道了!



改道了!完全不错这里经过了!



事实上,后世之人在考证玉璧城遗址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史书上记载临近汾河的玉璧,却离此刻的汾水相当之远,而且除了地下水外,根本没有其他水源!



这就意味着,韦孝宽当初守玉璧的光辉事迹,启发了后来的兵家之人,于是,不知道哪位大神下手,直接把汾水弄改道了!



到唐代的时候,这里就再也没什么出彩的事迹,可以从侧面证实,让汾河改道这种缺德事,似乎隋唐时期就有人干过了。



独孤信和斛律光二人,正是得了高伯逸的军令,率领边军的民夫虚晃一枪,赌周军不敢轻动!独孤信等人也是没想到,周军居然真的会这么怂,真就不敢出玉璧!



直到汾水被挖断流后,才如梦方醒,可惜这时候齐军早已严阵以待,根本没机会打破局面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打仗的时候,自己这边的主帅,就是要去猜对手是怎么想的。



韦孝宽认为这是齐军的诱敌之计,会有一支精锐人马埋伏等着自己带着玉璧城守军出城后,伏击,然后顺势攻城。



这样风险太大了。



韦孝宽也可以认为,是高伯逸在故弄玄虚,其实另有所图。



只不过,双方手里的本钱完全不一样。同样的赌局,高伯逸输得起,而韦孝宽输不起。他只能保证,玉璧城不失,那就是保本,至于能赚多少,那要看有没有机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这次他赌输了。其实周国在齐国的密谍,也打听出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说,齐国去年丰收,比如说,齐国正在洛阳以东建设一个无比巨大的粮库。



建这么大的粮库做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抑平粮价?具有相当政治头脑的韦孝宽不这么认为。他判断,齐国大概要迁都洛阳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便是洛阳能保证安全。所以显而易见,灭掉周国以后,才能迁都洛阳,才能用洛口仓的粮食,来稳定首都的粮价!保证庞大的首都人口用度。



有鉴于此,韦孝宽才不敢拿玉璧城开玩笑。哪怕他心里隐隐约约觉得这次齐国人真的不是在引诱他出城。



当玉璧城外的汾水断流后,韦孝宽双目一黑,直接晕倒在玉璧城头。等醒来以后,他不顾辛道宪等人的劝阻,秘密出城前往蒲坂。



……



蒲坂城城头的签押房里,挂着各种周边地形图,满是肃杀的味道。宇文邕面色难看的盯着跪在地上的韦孝宽,压抑着怒气问道:“勋国公,你刚才说什么?”



“老臣是说,玉璧有可能守不住,请陛下早做打算。”



韦孝宽站起身,对着宇文邕行了一礼说道。



“那,你要怎么办?”



“死守蒲坂,玉璧能拖一天是一天。这次齐国人花了很大气力,来改造汾水河道,或许他们现在都还在挖掘。



此乃阳谋,如果我们无法打破封锁,只能任凭他们为所欲为。”



韦孝宽有些无奈的说道。



不要小看一条河,汾河不仅仅让玉璧城具有了“依山傍水”的优势,防守上加分不少,而且还是玉璧城稳定的水源之一。



甚至可以说是唯一。



玉璧城里打的那些井,水位都在逐年下降,每次都要继续往深处挖,才有水继续出来。后世有人去玉璧城遗址闲逛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水了,甚至可以说很干旱!



齐军这一招,堪称是釜底抽薪,最是歹毒不过。当初高欢其实也干过这事,不过时间仓储,也没系统规划怎么引水,怎么破坏原有河道,于是战后汾水就十分顽强的恢复了旧有路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