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0章 山崩地裂
水次仓的库房位于山丘上,靠着济河,河边是一个运粮的渡口,一切都非常简陋,并非是类似于后来隋朝“洛口仓”一类的永久性粮食储备设施(后世发掘洛口仓遗址,其设施完备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毕竟只是转运的地方,粮食送过来了很快就要转运走,一切都是因陋就简,怎么方便怎么来,而且还有随时撤销或扩建的可能。



最关键的是,这里的存粮不多,附近最大的粮库在济州重镇任城。



“明公,雨这么下,要出大事!”



已经淋雨淋得透湿的王峻,冒着大雨,带着人巡视了一圈,回来以后那张黑脸看起来似乎更黑了。



其实不需要他说,高伯逸也感觉有些大事不妙了。雨虽然变小,但济河水位明显长了不少,之前还看得到水次仓的渡口,现在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他指着山丘下方暴涨的湍急河水说道:“这两天河水暴涨了不少,原来的渡口已经被淹没了,再这样下去……济河怕是要决堤!”



“伯逸老弟,我就跟你说吧,刚才我去看了下,济河决堤就在眼前了,可能还不止一处,还是早做准备吧。



生火,搭避雨板房,煮粥。派人去各乡通知,让乡民们来这里避水,或者让他们直接去任城!”



王峻当年军政民政一把抓,又是反盗匪的高手,对于这些事情自然不陌生。一开始就不作为的话,后面的灾难就会跟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河水决堤,就会变成洪水。



洪水冲到乡里,就会有大量灾民。



等雨停水退,就会爆发瘟疫,摧毁这个地方的元气,十年都未必能恢复。



自古山东出响马,为什么有此一说,还不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地理太折磨人了。不是大旱就是大洪水,要不就交替着来,谁顶得住啊。



“你带人速速去办,我在这里主持,让水次仓的郎中放粮。”高伯逸沉声说道。



转运的粮食都是军粮,可以说他这样做担着极大的风险。



王峻本来暗淡的眼神忽然明亮起来,对着高伯逸拱手告辞。



他刚刚转身,就听到远处“轰隆”一声,像是闷雷又有些低沉,像是千军万马在奔腾一般。



“不好啦,洪水,是洪水来了!”



不谙世事的高湜高王爷大呼小叫的来到高伯逸身边,却发现这里气氛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让人心悸。



“你在这里别乱跑,我去准备救人。”



高伯逸懒得搭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跟王峻两人一起出了签押房。



救人?救什么人?



高湜一脸懵逼,却发现高伯逸和王峻都是一齐往外走的,不由得自惭形秽。



他现在终于察觉到自己其实只是个废物,嗯,虽然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点。



外面的雨渐渐小了,高长恭带着人在山丘周围扎营,不过现在谁也没心思在营帐里休息,近千号人,都傻眼了一般看着山丘下逐渐升高的水位……噤若寒蝉!



他们都是邺城的人,从未见过这样凶猛的洪水,生怕山顶也被淹了。



“都愣着干什么,砍树,生火,搭避雨的板房,取粮食出来熬粥!准备一些绳索,等会要去水里捞人的!”



高伯逸大吼了一句,众人像是被点醒一般,有了主心骨,各自忙碌了起来。



“伯逸兄,你看,现在怎么处理?”



四郎不动声色的靠过来问道。



山洪爆发,河水决堤,都是突发状况,完全不关他们的事情。



相反,干涉太多,还会让高洋心生猜忌。高长恭从小就是在高压下生活,自然不会没有一点心思。他又不像是高湜一样当舔狗。



只不过,就任由着事态这么发展,自己带着人溜之大吉?



四郎隐隐觉得这么做不太妥当。但是军队干涉地方政务,这又是为官大忌。



“任城有船,而且城大。我打算叫人去任城求援,希望他们能派船逆水而上到这里,将粮食和灾民转运过去,到时候我们先去任城固守待援。事态平息以后再坐船顺水而下去齐州吧。”



高伯逸不知道哪里安全,但是他知道,济宁的名字由来,就是因为那里历史上从未有一次被济河的水淹过!因为那里的地势真的很高,属于山丘-凹地这样的格局。现在的任城就是后世济宁的一个区,那里肯定是不会被淹的。



而且,任城靠着微山湖,水运发达,又有粮仓。高伯逸虽然对北齐的政务没什么了解,却也知道,此番济水溃堤,山洪爆发,任城就是这一带唯一的定海神针。



保住任城无事,这灾就免去了一半。至于现在济州的府衙所在地碻磝城,史上碌碌无名,肯定是葬身于某次大洪水了,高伯逸才不会去那里冒险呢。



很快,高湜就明白高伯逸说的救人是什么意思了。



住在这一代的人,对洪水都是有经验的。山上那一千人,瞠目结舌的看着一个个的小舟,木盆,甚至木板漂过来,才明白高伯逸让他们准备绳索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