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42章 想要融入一座城
有其师必有其徒。



与关有寿的想法一样,梅老对关平安兄妹俩人的要求各不相同,私心里,他还是坚持走“穷养儿,富养女”的路线。



除了学习以外,这些小问题,梅老大手一挥,通过别怕花钱,你爷爷我就是休假,工资照发。



懂的



腰缠万贯的关平安图的不是钱,而是老人的心意,果断点头表示她别的本事没有,但论花钱?



肯定是谁都比不上她。



时常的,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肯定财运不凡。这不,昨晚两位爷爷交给她一铁盒的家底,现在又来了。



卧室内,关平安扶额看着往她挎包内塞钱塞票的齐景年:你个吃里爬外的,真会被你爷奶给扔出家门的。



“尽管花,没了只能说。”



行!



你有钱!



你比我更有钱行了吧!



继续往她挎包塞了一串钥匙的齐景年抬头之间又打量一圈室内,目光落在炉子上,又扫向烟筒。



委屈他家关关了。



点炉子、续煤、封炉子,活儿可不少。好在今晚开始,他就入住到对屋与天佑同居一室,能接手这粗活儿。



“你真搬过来啊?”



“被面衣服都在这。”



这是理由?



“梅爷爷已经同意。”



行!



你厉害!



“我想今儿个陪我娘出去转转。”



“好主意。我就和天佑陪咱爹去办事。”齐景年伸手指了指屋顶,“出门小心点,过了年再说。”



那还用得了说?



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过了腊八见了人,一切就明了。她关平安不会忘了重中之重就是保护好家人。



尤其是她娘。



想要融入一座城,想要了解当地居民习俗与日常,关平安的方法既简单又粗暴。那就是串胡同上大街。



看多了,听多了,自然就看得出北地人民群众过的日子都差不了多少,要是搬到江南听着吴侬软语,她娘才抓瞎。



改朝换代几次,叶家的底蕴还在,她姥姥的颜氏代表母族曾也有过鼎盛时期,也就是如今满汉同化,搞得四不像。



论对这皇城根儿的了解,不是她关平安有意夸大事实,对她娘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她娘也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甚至对很多大户人家的规矩,要不是如今破这破那的,出生京郊的张嫂都要时时请教她娘才行。



她爹和她娘就是门当户对。



关平安是这么想的,她也是这么引导叶秀荷。总之,她的“用心不良”,图的就是让她娘有底气。



这人有了底气,就有了信心。



有了信心,就不会自觉低人一等。拘束?紧张?不安?那是什么鬼!她娘就凭她这个闺女在,底气就足足的。



在关有寿还未给媳妇打气,在关天佑还未给他娘点明,听了闺女一通“高贵论”的叶秀荷若有所思。



好像,好像……被她闺女这么一说,她还真没啥地方输给城里人,她还真没啥地方配不上孩子她爹。



对!



对极了!



善于察言观色的关平安见她娘的脸色露出笑意。决定了,往后她还得接着隔三差五的给她娘“打打气”。



比起张嫂说的如何乘坐公共汽车,关平安来的就是行动。她亲自带着她娘上了一辆圆头圆脑的公交车。



然后从这下蓝上白带着两根大辫子的公共电车下来,挽着她娘的胳膊逛了一圈儿,接着又换乘下红上白的公共汽车。



四九城有多大?



叶秀荷在抵达的第二天,她闺女带上她对着一张孩子们亲笔所绘的简易地图,就绕了一圈儿东南西北。



见识过城南的大杂院,车窗外飘过所谓的大院,逛过城西的市场,一条条如迷宫似的胡同捷径。



这一天的午饭。



一直到老,叶秀荷都不会忘了这一天,暖暖的太阳洒在她家平安脸上,她闺女嘀咕总有一天会带她尝遍大江南北美食。



何止是大江南北美食?



有生之年,她闺女带她走遍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到了那时,她反而想念起那一天的手抓饭。



此刻的叶秀荷,这一年的叶秀荷还不知到了将来某一天,钱财对于她家来说早已失去意义,只不过数字。



可现在她急啊。



这孩子,咋这么败家!



“为人民服务,我还要三份带走。”



“对不起啊,同志,不要了。”



“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