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六章 相去有几何
蒙颉出自蒙家,是在项信之前最后的一位帝国太尉,同时还是南军元帅。



不过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去世,这位蒙家太尉出自寒门,在学宫里面学习过,算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走到帝国太尉的位置上。



昔年,项信和仝致远他们不过刚刚进入学宫当学生,这位出自寒门的蒙家太尉就是离世。



当时的皇帝陛下还是对太常卿仝致远有知遇之恩的玄宗皇帝,蒙家太尉离世的时候,玄宗皇帝还亲自出场悼念这位出自寒门的帝国太尉。



现在五十几年过去,蒙家依旧保持着最开始蒙家太尉培养出来的军方思维。



毕竟在蒙颉之前,蒙家就只是富贵人家,享受着蒙家太尉留下来的那些赏赐。



没有踏足官场,更加没有到达蒙家太尉在帝国军方耕耘的成功,只是享受着蒙家太尉留下来的富贵荣华。



可是即便五十年的断层,那种深刻入骨子里面深处的军方思维仍旧留在蒙家的脑袋里面。



连是蒙颉做事情和说话都带着较为强烈的军方思维,如蒙颉这般进入军方,该是那些军方将军元帅最喜欢的存在。



无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蒙颉继承的军方思维是来自那位蒙家太尉的军方思维,算是帝国军方高层的思维。



有时候那些将军元帅就喜欢用高层的思维来做事,而蒙颉这般的自然受到他们的喜欢。



毕竟在军队里面,想要有个知道他们脑海里面想的的手下,再是完整的做出来。



不仅需要有相同的思维方式,还要有着极其强悍的处事能力,对于出自学宫的学生而言,后者自然不缺。



但是前者自然而然成为决定他们走到多高的重要因素,而张煜恰恰是缺少这点。



三十年前张家老元帅离世,提拔起来的有帝国军神李立青,以及现在的帝国太尉项信。



有着这样的两位矗立在军方,可以说张家后代想要进入军方简直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利用到这样存在极其强横力量的资源,居然走了朝堂官员的路子。



如同张家这样的世家,没有了张家老元帅的庇护,新走出来的领军人物自然成为世家得顶梁柱。



上上下下自然而然要跟着顶梁柱思考,而张煜伯父乃是太常寺右侍郎,九卿官署的属官,可以说板上钉钉的文臣序列。



再是加上没有经过军方思维的熏陶,在学宫里面学习的时候就是目的性特别强烈。



因而有些忽视张家老元帅流传下来的军方思维,开始走张煜伯父的文臣思维。



毕竟他们前面看得见光芒,要是不跟着张煜伯父走,怕是世家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家上下自然跟着这位太常寺右侍郎思考问题,从旁协助。



渐渐的张家上下丢掉了张家老元帅的军方思维,小辈们都是不自觉的受到影响。



这便是张煜现在最可怕的问题,以文臣的思维方式进入帝国军方,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掣肘。



毕竟文臣序列没有太过严苛的攻击性,最讲究的乃是平稳平衡之道。



可是军方思维则是大开大合,做事情可以计较后果,却不可以太过计较后果。



在军方思维当中,平衡之道是小道当中的小道,对他们而言是妥协,要想争斗,必须你死我活的争个先后。



当然在帝国内部,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文臣序列对帝国军方的弹劾。



算是在平衡皇权和军权之间的天平,同时给掌握军权的帝国元帅们警告。



在这种平衡的局面当中,帝国军方高层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平衡在他人眼里。



要是军方高层出面,就是想要打破平衡,对皇帝陛下而言,打破平衡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皇帝陛下来说,军方打破平衡算是对帝国皇权的挑衅,算是谋逆的叛徒。



在这种思考之下,帝国军方的高层面对朝堂官员的弹劾攻讦,想来都是不理会,毕竟皇帝陛下又不可能真的处罚他们。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朝堂官员不过是皇帝陛下监控帝国的工具,对朝堂的稳固有重要作用。



只有军方高层才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东西,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柳邯刚刚的那些话,就是想要把用小道做事的张煜给抓回来,几十年的影响还是比较深刻。



毕竟那位张家伯父的地位不低,太常寺右侍郎,比九卿略低的位置,但是加上太常寺真正的权柄。



他这位太常寺右侍郎,怕是要比某些九卿都还要来的重要,可以说位同九卿。



当然这是因为太常卿仝致远的地位超然的结果,仝致远可以随意初入勤政殿。



处理帝国政务,都是先给仝致远看过,再是把有些不好决断的送给皇帝陛下批阅。



别看太常卿仝致远还是九卿,可是两位帝国丞相见到仝致远,都要老老实实作揖行礼。



没办法,太常卿仝致远地位超然不说,手中权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