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三章 代代不间的传承
与世出现现任帝国南军元帅柳如逝这样的帝国元帅,算是受到当年先帝仁宗皇帝的恩情影响。



不过不算是太完全,虽然昔年先帝人仁宗皇帝在位的时期,仁宗皇帝提拔起来李立青出任南军元帅,项信出任西军元帅。



可是柳如逝出自学宫,但是他们柳家有着世家关系,开始最主要的思想不是成为帝国元帅,还是保持着最开始的入相思想。



说到底阴差阳错,柳如逝文武全才,算是学宫近五十年来出现的比较有名气的学生,在学宫学习的时候,柳如逝就有着不弱的名望。



否则何以在自学宫毕业之后,加入帝豪官场,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成为帝国边境的南郡太守。



文武全才,倒是让当时的仁宗皇帝有些听闻,对于学宫的学生进入仕途,仁宗皇帝还是很愿意看见,不过该唯才是举,仁宗皇帝绝对不含糊。



柳如逝功绩做出超然的结果,最后而立左右成为帝国的南郡太守,还是边境的南郡太守。



算是位高权重的存在,当然这种位高权重是地方道州而言,咸阳朝堂肯定算不上。



山南道是曾经帝国的边境,而山南道最南边的南郡毗邻原宋国和越国边境。



南郡背后驻扎着帝国南军,南郡太守柳如逝执掌着南郡的军政事务,南郡作为边境,首先太守的级别都要比帝国其他郡县的太守级别略高。



当时的柳如逝以南郡太守的职位,还是兼任山南道的主管,主管的是山南道南方的事务,主持南郡为主的山南道边境。



同时南郡作为帝国南方边境,又是面对着南方第一强国的越国国土,自然而然南郡驻扎着南郡的守军,毕竟边境郡县是有着招募兵马的权力。



总的来说,柳如逝以南郡太守兼任山南道主管,地位和级别都是属于封疆大吏的存在,再是南郡可以允许私募兵马,准备抵御南方两国的纷扰,手里面不单单有着政权,还有着军权在握。



南郡太守的柳如逝,身处边境,本身级别就比其他郡县太守的级别略高。



再是有着山南道主管的职位,更加是封疆大吏般的人物,要知道帝国内部的道州,有一位大总管位同九卿,执掌一座道州之内全部事务。



还有数位道州主管,分别兼任不同的职务,主持一座道州之内各种的事务筹谋。



至于道州主管的数量,历来随着道州大小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都是三位到五位不等。



其中定然有着一位主管排在所有主管前面,仅次于道州大总管,算是坐镇道州首府的二号人物。



其余道州主管则是分别主持道州各地的情况,同时还担任着其他的职务,比如如同曾经的柳如逝,身为山南道主管,还兼任着帝国南郡太守,主持山南道南方事务,以及对越国和宋国的监视。



这些职位都代表着柳如逝的不同,同时代表着皇帝陛下对学宫的优待是多么的好。



以而立之年的柳如逝来说,来日出将入相不是梦想,想他而立出任山南道主管,加上能力出众,再过些年。



出任某座道州的大总管,级别上去了,再是回到咸阳朝堂出任某座九卿官署的九卿,距离上面的三公官署主官的位置就是一步之遥。



结果没想到战争出现,身为南郡太守的柳如逝加入战争,并且借此扬名,成为帝国军方的高层。



迁居帝国三军副元帅,级别之高难以想象,可以说柳如逝距离帝国元帅同样只有一步之遥。



没想到辗转十几年方是完成,不过仁宗皇帝对于柳如逝的优待可是板上钉钉的,还有柳如逝转任军方,都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允许。



可以说通过柳如逝的事情,让学宫的那些学生明白,出将入相并不是虚言,现在帝国内部的官员,军方高层都有出自学宫的。



来自学宫的官员俨然成了朝堂里面最强盛的一股势力,好在学宫不结党营私,自然不需要担心皇帝陛下的打击。



只是让那些被三河世家渗透的官员有些如坐针毡罢了,毕竟学宫势力越来越庞大,留给他们的位置越来越稀少。



再是加上皇帝陛下有意无意的空置某些九卿官署的位置,同时转移他们手里面的权柄,都让他们感到极其危险的感觉。



历经三朝帝王,玄宗皇帝的定下策略,开始大批量的建立根据,再是仁宗皇帝承接玄宗皇帝的意志。



在帝国内部对出自学宫的官员大批量的重用,更是提拔起来几位标志性的人物。



如仁宗皇帝早期位高权重的太常卿仝致远,中期出将入相的西军元帅项信和南军元帅李立青到仁宗皇帝末期的帝国丞相离偲。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少年得志,尤其是仝致远和离偲,初入学宫就是引得名传帝国。



虽然李立青和项信这两位在学宫的传信度略低,但是随着他们在军队中砥砺前行,最后走出来两位帝国元帅,就是让无数学宫学生不由侧目。



要说出将入相,出将绝对要比入相难得多,是因为早期军方被将门世家封锁的缘故。



但是他们两位能突破重重封锁,走上帝国元帅的位置,直接问鼎最高,虽然离不开仁宗皇帝的支持和提拔。



却更加离不开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