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一亿两千万年前的一口盐
,在盐矿里碰到了一个姑娘,直接就走不动道了。”



“她太美了,比晶莹的盐矿都要美,我觉得她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人……”



他追了她一个多月,谁敢靠近她,他就揍谁。



姑娘有些不胜其烦,又不敢直接拒绝这个凶神恶煞的家伙,所以只能给了他一个不切实际的条件。



“你要是能集齐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盐晶,我就嫁给你。”



山盐和海盐不一样,提纯方法比较简单,一般由采盐部队一边采盐一边提纯,最后将成品带回。



制盐晶的手法跟制糖晶差不多,也就是冰糖,相比较而言,盐晶结晶其实结构更坚固,相应的晶体规格也比较一致。



所以才有了这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盐晶的誓约。



对年轻的阿爸来说,这就是世间第二重要的誓约,第一重要的是采盐,为了部落。



在那个年代,想要一次收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盐晶是不可能的。



其中过程远比现代复杂,简单来说,一个采盐部队必须具备且保护好稳定的火种,还有一种奇异的透明晶石制成的容器。



容器中加入水和盐矿,再过滤,如此反复直到溶液清澈干净。



然后锅烧水,将装溶液的容器至于锅中加热,直到容器中出现结晶,静止。



将一根根干净的绳子置于不再沸腾的溶液中,没有气泡没有杂质的盐溶液就会以绳子为结晶核心结晶。



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保持溶液洁净已是不易,要找个好绳子就更难了。



由于那时候的重力以及盐溶液中特殊离子的作用,结晶呈现一个个两头结六棱锥的棱柱形,小拇指大小一个。



这些盐晶需要加草汁二次加工才能直接食用,当然直接与草一起煮熟也可。



之所以不直接采用细盐碎的携带方式,是因为运输能力的低下。



在长途跋涉中,细盐不能见水,不能见高温,连强光都不能见。



那个年代,全靠人力携带,细盐无法良好保存,损耗率超过95%。



好在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的尾巴和筋膜可以用来制大盐晶,才得以过上了真正的游猎生活。



就连战争也少了。



夜渐渐深了,老人却很有精神。



“那一次,我一次性就做出了四十七个盐晶,跟兄弟们踏上了归途。”



孩子们却都已趴窝了。



老人替他们盖好草垫子,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他要死守这些盐,他的第七千六百八十三个盐晶就在这里。
(2/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