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78.感染高墙
晃了晃五根手指,大胆猜测了一下数字:“起码五种。”



听到寄生虫感染的时候,一般医生的既定思维就默认单个寄生虫,没人想过复数以上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如果是复数以上的感染,那相同的症状就会重叠在一起加重。可是一次性五种寄生虫?”



“五种是不是太多了点。”



“河蟹里有那么多虫子?”



祁镜摊摊手:“我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实际上或许会更多。寄生虫感染的发展速度缓慢,这点没错。但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比如这次说不定就是几条小虫子凑在一块,选好了时间一起发病。”



大胆的猜想引起了这些人的热烈讨论,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确定了其中好几种。其中肝吸虫和肺吸虫是必定会有的两种,此外说不定还会有弓形虫和其他寄生虫的幼虫,比如裂头蚴、微丝蚴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最后还得等检查报告。



大会至此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先的会议内容,黄兴桦虽说之前非常强势,但那是建立在感染源在Yuenan方的基础上。现在基本确定是寄生虫,而且还得追溯到半年多以前的一副中药上,那再压着那些东南亚专家就显得很无礼了。



对方肯配合,黄兴桦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的教学局,黄兴桦是教员,而底下那些专家们则是学生。



ppt中所写的内容都和他们现在的yi情有关,尤其是涵盖五国无一幸免的疟疾,已经造成了上万人死亡。



疟疾的大规模防治工作是此次会议的重中之重,需要重点学习。当然青蒿素的应用也极其重要,所以这次会谈还兼顾了华国的青蒿素原材料出口供应。有了这些原材料,经过当地的制药工厂的再加工,就能变成专治疟疾的特效药。



例会足足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虽然还有不少方面没有讲到,但内容详实,给18位东南亚专家非常大的启发。



下午4点48分,最后一位国外专家提问完后离开,整个会场只留下了黄兴桦、仇宣和祁镜三人。



对他们来说,这次例会只是例行公事,真正需要他们的还是远在云川丽城的那个病人王贵。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已经足够做胸水涂片和加急的免疫学检查了。



黄兴桦的电话就摆在桌面上,三人干看着,谁都没坑声。



忽然一串急促的铃声响了起来,黄兴桦连忙抬手接起:“老林,怎么样?”



林荣喘了两口气,然后咣咣灌下去半杯水,这才缓过劲来:“是,是寄生虫,很多寄生虫!”



“有多少?”黄兴桦问道,同时看向了祁镜,希望能对上号。



“检验科能分辨的也就五六种而已,其他还有好几条奇形怪状的,我们实力有限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林荣不得不承认自己这边技穷,“不过大多数寄生虫治疗都是那几种药物,要不来个大杂烩?”



治疗不是祁镜的绝活,这时就得黄兴桦上阵了。



“先用吡喹酮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先上一个疗程之后再查寄生虫看看效果。如果效果不错,再继续上一个疗程,最后改用噻嘧啶做驱虫。”黄兴桦说道,“先这么办,如果有问题再来找我。”



“那我把头孢停了。”



“不用停,暂时先用着吧。”黄兴桦建议道,“他身体里有那么多寄生虫,难保还会有其他的微生物。一切等抗寄生虫药用下以后,以治疗结果确定接下去的用药方针。”



“好好!”林荣觉得自己总算过了一趟难关,不停点着脑袋,“谢了谢了。”



“如果病人有了什么事儿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我。”黄兴桦再次吩咐道,“别等出了大事儿再来,听清楚了吗?”



“清楚了!”



挂断电话,黄兴桦叹了口气,给自己续上了一杯热茶。而一旁的仇宣算是见识到了祁镜的本事,对他的知识面非常感兴趣,总觉得这小子了解的东西和普通临床医生完全不一样:“你是从哪儿看来那些中药药方的?那本《神农百草经》吗?”



“也不完全是。”



祁镜看了看手边的两本书,答道:“其实最早的神农百草经里缺了很多东西,现在能看到的都有补充内容,我这本里就有描述到生蟹用法的地方。具体的药方嘛这儿没有,其实是以前无聊看杂书看来的。”



“杂书?”



“嗯,挺无聊的一本杂书。”祁镜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我也忘了叫什么书名了,不过对描述生蟹治疗骨折脱臼的内容还有点印象。”



“你哪儿来那么多时间看这种书,我是恨不得把自己科里的学术论文全扫上一遍。可就算这样,我也觉得时间不太够。”



“急诊嘛,什么病人都能遇上,多了解一些是一些,有时候会有起效。”



仇宣很羡慕祁镜远超常人的知识面,但最后也只能把它归于比较不错的记性和年轻人的好身体上。毕竟让他这个五十多的中老年人看上几小时文献,就算能坚持下来,真正进脑子的也没多少东西,效率非常低下。



当然祁镜也有弱项,那就是精确到毫厘的治疗手段。不过这在仇宣看来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人聊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