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413.备注
祁镜说道,“我估计就是断了几根肋骨,其他地方有没有问题还得去医院查了才行。”



“让他跟我去上京一起住,偏不肯,我住的地方再差也总比老房子好吧......”



有了直系亲属女儿的口头委托,霍旭也是拗不过,只得乖乖地睡上李阳雨的担架床垫上。三人合力,加上几个邻居的帮忙,成功地把老人抬上了救护车。



居委会的刘姨带上了老霍的病历本和银行卡,跟上了车。



老头还是对强行带自己去医院这件事儿耿耿于怀,看着雪白的后车厢天花板,心里不是个滋味:“我最讨厌消毒水的味道了!”



“习惯就好了。”祁镜看着平稳的心电监护,笑着说道。



“我刚才又试试扭了扭腰,感觉身上都是皮外伤,并没有什么大碍的样子。”老霍拍拍自己的身子,有些后悔,“老二耳根子也太软了,要是换成老大,说不定就会听我的。”



“没用,我会立刻打给你女儿。”祁镜继续笑着说道,“就说你有可能骨盆骨折,有大出血的风险。”



“什么?骨盆骨折?大出血?”霍旭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医生,被这通操作搞得有些措手不及,“你个医生怎么骗人呢?”



“我只说了可能,是可能!”祁镜又强调了一句。



老头似乎被勾起了求知欲,又问道:“那要是还不肯呢?”



“脑门被磕破了。”祁镜看着霍旭额头上的一个小包,笑着说道,“就说你脾气太倔,有颅内压升高导致情绪改变的可能性,应该去医院排除一下颅内出血。”



“那要是......”



“别‘那要是’了,休息一会儿吧!”祁镜打断了他的话,“如果真有这种子女,你还留着他们电话干嘛。”



这时从隔窗玻璃上传来了李阳雨的声音:“祁老师,送哪儿?”



“这种情况还是就近送更好。”祁镜说道,“一院吧,那儿比较近,刘姨她们照顾起来也方便。”



“要不要通报?”



“回复一下总台,通报......”祁镜又看了眼心电监护上的数值,回道,“通报就免了吧,这儿过去也就三分钟的时间而已。”



急诊中,外伤除非有明确的症状支持某一科室,否则一律都会由外科急诊接诊。



在没有x光机的情况下,霍旭就成了一院外急早晨的第一个病人。



在丹阳分站工作了好几天,每天都需要往来于一院和丹阳医院之间,一来二去也就和一院的急诊搞活了关系。



霍旭情况并不重,余刚直到进了医院大门后才拉了两声警笛。



接车的是一直在绿色通道门口待命的两名前台护士和一位护工,见来车了,便靠了上去:“什么病人?”



“72岁,男,半小时前在体育馆门口跌倒,自行回家后邻居不放心打了电话。”李阳雨跳下车,边说细节边帮着打开了后车厢门,“人一般情况还可以,祁老师检查下来可能只有肋骨骨折。”



护工帮着一起把人抬下车,护士则兵分两路。



一个接过刘姨手里的病历本,敲章撕单,让她尽快挂号。另一个则跑回前台,给几个急诊诊疗室依次打电话。



急救车对于祁镜来说必然是无聊的,想要舒坦地过完这八个月,他必须自己找乐子。而他的乐子,一多半就来源于病人和诊断。



只不过这种“乐趣”数量有限,祁镜得到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失去一部分。



为了让各医院的接诊医生接得舒服,祁镜每次出车基本上都会提前做些预判诊断,把几个可能出现的高危因素做个重要性优先级,然后一股脑丢给他们。



在自家医院里,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但在一院他还有些面生,这一次也算是种尝试。



老年人跌倒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脏器损伤和颅脑损伤,接着才是骨折和软组织挫伤。此外还要检查病人的运动功能,肌力以及有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



不过到了祁镜这儿,就只剩下了肋骨骨折。



骨科今天是住院总李信做急诊夜班,之前在那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上,两人还有过一面之缘。祁镜给李信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好坏参半。



看看急救单再看看一切状况都还不错的霍旭,李信皱起了眉头:“你这都快查完了啊,我还查什么?”



“脑袋和肚子还是要排除一下的,也得看看他身上有没有其他地方骨折。”祁镜喝了口水往前探了探脑袋,看向了刚递给对方的一张急救单,说道,“我上面都写着的吧。”



这些检查李信当然知道要复查,可祁镜却把诊断的过程和最后结论以及需要补充的检查项目都写在了单子上。



别人都是病人情况以及抢救的治疗护理过程写得最多,可祁镜倒好,前面草草收场,倒是最后一栏的备注被他塞得没有一丝空隙。



这谁看了都想要骂娘啊。



可真要骂又骂不出口,毕竟院前急救的诊断只是疑似诊断,只要诊疗过程不出错即可。所以那些接诊医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小子离开急诊室,登上急救车祸害下一位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