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出来。
其实袁天驰的目的地并不算多远,离开李文毅所在的清云小区,来到了人民南路一路向北没一会儿就到了。
“就在这儿?”
李文毅回头看了眼不远处的清里坊,街道两旁还拉着隔离带,巷口还亮着警示灯。一辆挖掘机和一辆土方车正在清理周边的废墟,整个爆炸后的收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嗯,身份证上写的就是这个地方,不过是户口还是居住地就不太清楚了。”袁天驰看了眼手机上的短信内容,又说道,“如果不是的话,找你们内部的人能查到吗?”
“不太清楚,具体得问过才知道。”
“先进去吧,反正也是碰运气。万一运气不错,正中红心也说不定呢。”
......
这里是人民北路上又一个老式小区,,但比起清里坊还要新一些。小区入口正对着文钦街,斜对面便是刚爆炸不久的清里坊。往北不到1公里的距离就是鹤山公园,往南是急救中心的滨江分站,再走一段便是滨江大道。
相比对街夜市的热闹和繁华,这儿因为靠着公园,又到了关门时间,所以要冷清许多。
袁天驰把车停在了路边,两人下车后一路小跑走进小区,找人问了好一会儿才来到最终的目的地:甘家园218号104室。
“你有钥匙吗?”李文毅看着面前的木质板门,拉了拉把手。
“没钥匙,那人在医院我也懒得去拿了。”
袁天驰从口袋里翻出来一个金属模样的小工具,李文毅虽然不管小偷小摸,但多年工作让他对这类东西非常敏感:“你这配备和手势,看来还真是老手了啊。”
“李警官,这只是个人兴趣而已,千万高抬贵手。”袁天驰感受着锁芯内的触感,只觉得指尖传来了一丝轻微的振动,大门应声而开,“咱都是给祁哥帮忙,也是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嘛。”
“呵呵,你倒是把帽子扣的够大......”
这儿就是余伟民的房子,确切来说就是他的住处。不管房屋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都要比清里坊高上一个档次。但因为依然是老城区的范围,居住环境依然有些恶劣。
104室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大间,简单到没有卧室客厅之分,厨房、卫生间甚至还是四家共用的,拿的就是原本的105室的地方。
只要稍稍经过改造,拿围墙在中间一分为二,摆上器具就是个合格的共用空间。
刚进门就是一阵扑鼻而来的霉味,两人捂着鼻子根本没法靠近。这种气味来源不仅仅是沙发和床褥,那些木制家具上也带着点点霉斑,而地面上的木板也是霉菌们的最爱。
“那东西不可能放隔壁共用的地方,肯定就藏在橱柜里。”李文毅快步打开了窗户给房间透了口气,然后给袁天驰分配了工作,“你去床边和衣柜看看,我找沙发和这里的电视柜。”
“那东西叫什么来着?”
“嗯......”李文毅想了想,“书氟乙酰胺,灭鼠药。”
“知道了,开工。”
其实整个房子并不大,没一会儿的功夫,两人就把可疑的地方都搜查了一遍,包括床底的两只大木箱子和橱柜里三大包没贴标签的可疑粉末。
“一包是白色针状样结晶,另外两包看上去就是腌制用的调味粉。”李文毅拿着手电筒,凑上鼻子轻轻闻了闻,说道,“应该就是它们了。”
“李警官,这儿还有别的发现。”
寻常百姓家床下的大箱子里往往摆放的是换季下来的衣物和被子,可在余伟民这儿,箱子却是存放特殊工具的地方。
“这家伙......”
两人的手电在箱子内来回扫了一圈,其中最多的便是一些长形的钢丝笼,再之后有收拢扎紧了的麻袋、摞成一堆的粘板和散落在周围的老鼠夹。
“这家伙为了卖老鼠肉倒是下了不少苦工啊。”
“不,可能卖老鼠肉不是他的本来意思。”李文毅拿了个笼子,看上了两眼说道,“真要卖肉没必要抓老鼠,肉少又麻烦。”
“这倒也是。”袁天驰觉得奇怪,“那他这是......”
“专职的捕鼠人吧。”
李文毅以前倒是见过这种职业,平时行走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昼伏夜出,被人们称为“蓝猫警长”。只要活干得漂亮,能赚不少钱,人脉也挺广。毕竟能闹老鼠又请的了专业捕鼠人的都是大客户,比如饭店、酒店、百货商场、大型超市、酒吧、迪厅等等。
但这工作真正肯干的人其实不多,而能像余伟民这样坚持到现在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抓老鼠的?”
“嗯,城市越大老鼠越多,有时候能窜出好几十个,根本抓不完。”
“我倒是从没听说过这种工作。”袁天驰含着金汤匙长大,自然对这些工种很不了解,“这次来也算体验生活了。”
“看这两口大箱子,他估计已经从原本机械性的捕鼠改成成群下药了。”李文毅轻笑了两声,提了提手里的塑料袋,“有氟乙酰胺,又有炸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