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38.我怕你记不住
第一人民医院的内急诊疗室里如临大敌,门外是热火朝天病人熙攘的景象,可门内的气氛却几近冰点。



何天勤坐在办公桌旁,看着面前三本病历记录册,脸上布满了愁容。



三人年龄各异,两男一女,从既往病史来看没什么共通点,但现在的病情发展却极其相似。



他们都是突发高热起病,血象中白细胞不高,血小板也要比正常值低一些。关键入院后查的肝功能、尿常规也有很多相似处,这让何天勤的诊断思路不得不往传染病上靠。



“何主任,4床的病人又烧起来了。”



一位年轻人从门外飞奔进来,嘴里喊的是普通发烧,但进了何天勤耳朵里却成了颗被完全点爆的炸药桶。



“确认了?多少度?”



“现在38.4,还在往上窜。”



随着他走进诊疗室,原本被用做对比的三份病例又多了位伙伴。与它们提示的情况不同,这位病人一天前刚退烧,现在体温再次升高,血象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也更加夸张。



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值是四人中最低,之前的蛋白尿继续加重,混进了大量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了管型尿。



而且最关键的是手脚上都有散在出血点,瘀点瘀斑非常明显。



“我觉得像登革热!”年轻人说道,“是不是该向上级汇报一下情况?”



他是何天勤的最年轻的徒弟,徐佳康。



去年硕研毕业,在一院工作了好几年,按资历不比高年资住院差多少。主攻方向就是何天勤的危重症急救,真要算起来比半路转向急诊的纪清还要强上一些。



何天勤其实对登革热早就有了怀疑,现在双峰热、出血倾向都有,已经基本可以确诊了。



但就算如此,他还是选择了慎重:“在这件事儿上我觉得还是得慎重些,你先去问问他们有没有近期出国史。”



“既往史都问过了,四个人都说没有去过国外。”



徐佳康笑得很无奈,现在情况很明显,谁承认就会成为被冠上传染源的帽子。虽然有不少无畏的人勇于承认,但却有更多人愿意隐瞒。



这种局面下何天勤没办法,只能拿起座机,把选择权交给医院领导。



十多分钟后,一院副院长刘坤出现在了内急诊疗室里。这人是个即将退休的小老头,老行政了。当听到院内爆发了登革热时,他首先做的是把“确诊”两个字改成了“疑似”。



“双峰热、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板上钉钉的登革热啊。”何天勤虽然慎重,但到了这个时候继续慎重只会放任传染扩散,“你好歹把4床定成确诊病例吧。”



“老何,这里面的门道你不懂。又不是在拿报销的钱,报得越多拿的越多。”



刘坤一边拿起电话,一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一切还是等上报疾控中心后,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



“好吧,你是领导,听你的。”



......



“喂,是疾控中心办公室吗?”刘坤露出了丝微笑,打起招呼来也是一副好脾气。



“对,怎么了?”



“哦,我是第一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刘坤说道,“院内有紧急事件。”



“又有紧急事件?”电话那头语气有点奇怪,但略一思量就觉得应该是和丹阳医院撞了车,连忙问道,“是不是有疑似的登革热病人?”



刘坤一惊:“嗯?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难道还有其他地方汇报了疑似病例?”



“不是疑似病例,是确诊,就在四个小时前上报的。”



“哪儿的消息?”刘坤显得有些许激动,但刚上扬的声音马上就被理智压了下去,“是不是其他医院?丹阳医院?”



“嗯,就是丹阳医院,已经有六例确诊了。”



“那么多?”



刘坤没想到丹阳医院动作那么快,只能在短短几秒的思虑时间里,又把暂定的“疑似”改成了“高度疑似”。而四床那个有典型双峰热的病人,按何天勤的意思,给打上了“确诊”的标签。



“一例确诊,三例高度疑似吗?”



“对对,因为只有一例病程够长,出现了典型的双峰热。”刘坤解释道。



“好,我记下了。”



接电话的也是位主任,写下了上报内容后没有挂断电话,而是便继续说道:“本来这事儿也要向你们医院通报,既然你们自己打电话过来了,我正好顺水推舟说一下现在的情况。”



“好,我听着。”刘坤问道,“是不是要灭蚊防蚊?”



“不仅仅是这样,还需要掐断传染途径,给出入医院的人流做好筛查。对于近期有蚊子叮咬史的人需要做个人信息的登记,并且及时宣教。”



刘坤听到如此犯了难。



一院虽然离丹阳医院不远,但两家大三甲承担了丹阳1/3的病人。医院满负荷运转早就司空见惯的事情,哪儿还能抽调的出人手去做什么信息登记和宣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