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章 劝说
不过有些事,还是要给他说,道“兄弟有所不知道,我听说之前襄邑王给你找的府邸并不是你们去看的地方,而别有所在”。



“之所以会换如今的这个座大府邸,是因为你要娶公主,既然娶公主,那就不一样了,府邸必须要够大够气派,才配得上公主的身份地位,那是皇家的面子,你应该懂的”。



李天一听他说,都在理,无法反驳,只能频频点头同意。



据他所知,一般娶公主,就是赘婿,虽然皇帝说了,公主出嫁后,就是他的媳妇,大小事务由他作主,公主跟世间女子一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便是他也不能不顾皇家颜面,皇家重要的就是体面,命可以丢,绝不能丢了体面。



这时李淳风又说“你还不知道吧!现在你的这座府邸本来就是皇上给公主建造的公主府,眼看公主就要下嫁于你,便直接把公主府转赐于你,可能皇帝觉得,你与公主已为一体,特意照顾你的面子吧!”



此时,李天一才知道,自己是不能再拒绝,否则就是不识好歹了。



同时,李神符把他送进宫之后,把李天一不肯受府邸之事上告了皇帝,皇帝听了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劝好,总不能下圣旨吧!



就在他困惑之时,长孙皇后出主意,请太上皇出面,皇帝皇后都不想女儿住在小地方,最重要的,还是皇家体面,他们相信只要直接下旨,李天一也会接受,只是那样一来,觉得不好,太强硬了。



虽然他们要求女儿出嫁之后,要做个好媳妇,却也不想她受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论地位高低贵贱,遇到这种事情都一样。



次日,李天一来到太上皇居处,正好长孙皇后也去侍奉太上皇,他们又给李天一上了生动的一课,他才接受了皇帝的安排。



李天一实在是不想再住在那个地方了,他相信,他的自由是必须要等到与公主李承颂完婚之后,也能获得,所以他在告戒自己,不要急,要保持奈心。



也就在这里两天,突厥和大唐进行着艰苦的谈判,因为双方都诚意十足,都不想大规模的开战。



大唐需要时间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而颉利可汗同样需要时间凝聚力量,铲除异己,虽然这一时他的力量足以拿下长安,可是其他部落和国家消息殆工,与唐军搭成了深度默契,若是唐军全力打他,后果难料。



都是军事大家,在大决战的时候,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就这样颉利可汗和李世民重新来到便桥之上,重新签订条约,大唐重新回到突厥治下,称臣纳贡,扩大边疆榷场,互通有无。



这样大唐可以买到草原的生畜,奶制品,而突厥也能换到大唐的粮食,棉布以及各种用品。



所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当然在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的心里,再双赢的局面,都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来得实惠,一个赢的好,两人分享,怎么可能有一人独霸的好。



这一次签订条约,两边参与的人数很多,除了参与谈判的文臣外,还有武将,便桥梁之上旗帜飞扬,站满了人。



可能是知道不会有战事吧!这座便桥已被加宽,加固,几百人站在桥上面,都纹丝不动。



在签完约,吃完庆祝酒之后,突厥大巫师麻吉站出来,向李世民一辑之后,问道“今日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不见驸马李天一来此?”



李世民不知道这位大巫师为什么会问起李天一,便道“那日军师也看到了,驸马李天一的腿脚不好,行动不便,所以留以宫里养伤,不知军师找驸马有何事?”



麻吉道“也没什么事?就是那日见了驸马爷之后,对其崇崇敬有加,他的身上有与众不同的气质,想与之交个朋友,这样也有助于两国之间友好往来”。



本来李世民是想拒绝麻吉关于李天一的任何请求的,没想到他的要求这么简单,还把他们的交往提升到两国的高度,让他不得不改变策略,接受他的建议。



其实想一想,他也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既然他需要李天一,那么他就不可能把李天一关起来,和外界隔离,犹其是如今李天一的名字,已经像一阵风,吹入了行家万户。



不说全国,至少在长安和突厥军中已经传遍了,知道唐王朝有这么一个人,不可能让他莫名消失,道“朕的驸马,确实有些能力,我想是军师高看了吧!”



麻吉道“大唐皇帝陛下,看来你把驸马说低了,皇上还是不太了解驸马呀!我听说皇帝陛下将在我们突厥大军退兵之时,给公主李承颂和李天一大婚,我想留下来讨杯喜杯喝,可否?”



对于麻吉大巫师的这个请求,李世民还真无法拒绝,对于公主和李天一大婚,这是举国同庆的大事,犹如是在这关键时期,更是起到了鼓舞民众的作用。



自然需要外国使节派人祝贺,突厥与大唐刚刚修好,不可把别人伸出的友好之手给挡回去!



从麻吉的话中,李世民确定,麻吉肯定会是突厥的庆贺大使,麻吉持外交符节,他更没有理由拒绝了。



李世民道“求之不得,公主大婚,能得到颉利可汗的祝福,那是他们的荣幸”。



随着突厥大军的撤退,长安立马解禁,城中尽是压抑太久后的爆发的欢呼,没多少人想得到突厥大军气势汹汹的来,偃旗息鼓的就走了,真的是来也勿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