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章 第 47 章
裕亲王手里的天花事宜基本结束, 牛痘可以完全预防天花的事情刚刚确立,朝廷正欢天喜地地开始准备开始推广, 各方人马都想占一个功劳……皇上正准备宣布有太子领着兄弟们姐妹们,在皇后的帮助下, 负责天花防疫推广。



八旗王爷和亲近大臣正紧急安排铁造处, 火器处等等地方开始研究新火器, 皇上正琢磨要不要一狠心将水师大船上的火器也换一批。



熊儿子要求的国子监教学小改革, 武举恩科的开办,俄语学院的开办……还有小琉球那边即使不动兵, 也要派人先去和谈,摆一道障眼法;治理黄河的事情也是刻不容缓, 那更为重要的新火器研发更是必须亲自盯着……



可这关键时刻,本该雷厉风行大展拳脚的时候,皇上病了。



病情来势汹汹。



脱水发热, 身体发虚, 还时不时地浑身直冒冷汗, 无法饮食……特别是打寒战的时候,四肢末端发凉,背部乃至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肌肉关节酸痛, 进而全身发抖, 持续一刻钟, 然后体温上升, 又是一阵虚汗。



皇上不敢公开自己的病情,太医一确诊他是得了那很有可能要了性命的疟病,当机立断瞒了下来,紧急做出连番布置。



朝中这段时间,什么都准备好了却还是忙碌,还没忙出来一个头绪,只有两个原因。



治水,于成龙、靳辅两派治水大臣争论不休。皇上想要同意靳辅的治水方法,苦于国库银子不够。



出兵小琉球,一个是粮草的事情还需要准备,一个领兵的将领人选争论不休——满蒙大臣争,汉臣大将之间也争,皇上本人对于施琅也还不是全然的信任。



除了他二哥、康亲王几位宗室以及几个最亲近的大臣之外,皇上瞒着所有的儿子,就是太子,也担心他太年幼不经事脸上带出来,只说是普通的风寒拉肚子,让他们照常上课,照顾好弟弟妹妹。



独独留下熊儿子保康在乾清宫。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娘娘都知道这个时候她们必须稳住,紧急处理各种事务,皇上的床前除了太医宫人之外,就只有他的熊儿子保康。



皇上也不知道,他为何会留下保康,只直觉相信,熊儿子可以扛事情。



保康也不知道皇上怎么会留下自己,可既然他留在乾清宫侍疾,既然他汗阿玛病了,那当然要照顾好。



清晨,五更天的时候天还没亮,保康一觉醒来,迷迷瞪瞪反应过来,赶紧收拾好自己来看他汗阿玛。



虽然保康相信按照他汗阿玛的身体素质,用上金鸡纳霜就会好起来,可他瞧着他汗阿玛蜡黄蜡黄的脸色,没有一点血色的面孔,一抹眼泪,接过宫人手里的湿毛巾,伺候着他汗阿玛简单地擦手,擦脸。



皇上迷迷糊糊中感受他儿子在给他擦脸,想说这些活儿有宫人来就好,没有力气,只有心里一股暖流在流淌。



保康轻轻地给他汗阿玛擦完手和脸,接过来粥碗,伺候着他汗阿玛艰难地用完半碗粥。



接着用药。



可是皇上的身上又是一阵虚汗冒出来,接着开始呕吐,梁九功几个宫人赶紧扶着皇上去里间——皇上吐完这半碗粥,好不容易睡了几个时辰积攒的力量全部耗光。



双腿发虚,站都站不稳当,躺回床上后整个人就累得要晕过去。



保康没办法,不吃药怎么能行?可刚吃下去的粥都吐了出来,空腹吃药太伤胃。



他发现他汗阿玛双眼紧闭,嘴巴张不开,根本咽不下去药汁,着急之下用内力将另外半碗粥和一碗药汁硬顺下去。



皇上喝了粥用了药,睡了一小觉,慢悠悠醒来,感觉好了一点儿,



期间一干皇子都来给皇上请安,保康暗暗地给皇上输送内力,让皇上的脸色看起来好一些。



一个时辰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过来,恰好皇上醒来,王景明和一干太医一起给



皇上把脉,确认皇上可以说话,裕亲王领着五位南书房大臣进来,一伙儿人一起等候皇上说话。



皇上的眼睛半睁开,嘴巴动了动。保康发现他汗阿玛只顾看着他,赶紧伸手用力握住他汗阿玛的手,表示自己在听。



皇上艰难地喘息,感觉自己每一次呼吸都是沉重的负担:“保康……派谁去主持天花推广事宜?”



众人心里震惊,然而保康不假思索:“索额图。”



“额涅和哥哥姐姐们只是帮忙协助,既然是太子哥哥打头,自然是索额图最为稳妥,而且保康认为,索额图本人也确实有一定的能力。”



皇上想笑一个,笑不出来。



“……派谁去稳住小琉球?先展开一场谈判?”



“明珠。”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不说话,皇后的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就听保康接着解释道:“明珠虽然也和索额图一样对自己的家族有很大的私心,但他和索额图不同,他在对外的时候,那就是一条铁铮铮的巴图鲁,而且有勇有谋。”



皇后娘娘低着头,手里的拍子攥紧。皇上明明做了决定,还要她儿子说出来,这让她非常愤怒。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则是对皇上的做法,以及保康的回答都一脸认同。谁对自己的家族没有私心?但是私心之外,那就是不同了。



皇上听完熊儿子的话,却是眼里有泪。



“保康,治理黄河,该从何处开始?”



保康:“暂时国库银子不够,可以采取靳辅的方法改良。保康认为,一边慢慢地,从根本上治理黄河;一边等候小琉球的战争结束开海。一开海,南方的粮食就从海运进京,大运河疏通是必须但不是急需。”



皇上重重地咳嗽出来。



从海上运输粮食,这是元朝的大策略。因为元朝很大,海洋的四周,都是他们的藩属国,或者直属地。



保康轻轻地给他汗阿玛顺背。



皇上感觉自己好受一些,接着问:“出兵小琉球,保康认为谁可领兵?”



“施琅。”



皇上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看着他儿子。



保康解释:“施琅做水师提督,全权负责。福建和广东几个地方的巡抚,全力配合施琅的行动。但施琅打下来小琉球后,不能留施琅在小琉球,必要有朝廷正式派官员去接管小琉球的地方事务,驻兵防守。”



“小琉球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之一,它必须是大请的领土,它作为大清的海上门户之一,不容有失。至于郑家人,可接来京城封王。”



皇上闭上眼睛。



这是他的熊儿子,可是他已经册封了太子,可是他这个熊儿子,这般有本事……



所有人都不敢发出响动。



裕亲王在心里琢磨着保康侄子的话,沉默,几位亲近大臣听着保康阿哥的安排无言以对,也沉默。



张英和高士奇很快写好四份圣旨,一一念给皇上听,皇上点头,梁九功捧来那个缺了一角的传国玉玺,皇上抖着手盖上大印。



…………



此时的乾清宫正殿里,文武大臣们一个个不安地站着。



皇上将消息瞒得很好,可皇上这般瞒着,本身就说明问题,偏偏皇上还只留了保康阿哥一个皇阿哥在身边。



明珠瞄一眼索额图,内心冷笑。



索额图黑着脸看他一眼,也在心里冷笑。



他们两个,一个在国家大事的总方向上把握得住,紧跟皇上的脚步;一个在琢磨皇上的心思方面自认从不出错,又是太子的母家当家人。



明珠认为:册封了太子又如何?关键时候,七岁的太子还不如三岁的保康阿哥能顶事。



索额图认为:太子就是太子,不管是大阿哥还是保康阿哥,在大义名分面前,能奈何?



其他的大臣们有的担心皇上的病情;有的挂念黄河水患,百姓苦难;有的急于请战,领兵出征;有的担心乾清宫的保康阿哥这番机遇是福是祸。



裕亲王领着五位大臣来到正殿,亲自宣读圣旨。不管是谁,不管有什么心思,都只能跪地接受。



皇上病了,暂时早朝停止……君臣同心,皇上积极养病,各位大臣安心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索额图负责天花防疫事宜——索额图欣然答应,机会难得,当然是要多给太子刷威信和民心。



明珠远赴沿海和郑家人谈判招降——明珠欣然答应,这个时候负责和小琉球谈判,青史留名。



皇上还接受了靳辅的治水方法,只说暂时国库银子不足,多想办法先稳住黄河下游水患,尽可能地长远打算。



靳辅跪地谢恩,泪流满面。



皇上还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领兵攻打小琉球。



施琅没想到皇上真的会相信自己,浑身热血沸腾,接下圣旨的时候,虎目落泪。



他们都没想到,皇上得的是非常危险的疟病,或者说不敢去想。而其他大臣发现皇上将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也都不敢吱声,或者希望在皇上生病的时候好好表现……?



而他们的皇上?皇上安排好朝里的事情,开始有心思治病。



给他治病的太医们主要分成两派,一派,采用古法,保守治疗;一派坚持用西洋新药,金鸡纳霜。



可不管那一种方法,都不能保证百分百地治好皇上的病。



疟疾,又叫瘴病,民间叫“打摆子”。从远古的殷商时期,就有这种疾病的记载,可一直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素问》中的《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



《金匮要略·疟疾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疟母这一病症。其治疟的药物则是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



…………



“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人感染疟疾之后,一开始没有感觉,二十天左右的潜伏期后,发冷、发烧、出汗……中期:脾肿大、贫血、高热、头痛、呕吐……后期:昏迷、呼吸衰竭……



保守派太医们争论:该用针灸、常山,还是白虎加桂枝汤、还是青蒿来治疗……亦或者各种方法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