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8章 第 98 章
》注解是歪曲的。《正蒙》作为大宋气学大家张载的最主要著作,集中他哲学思想的精粹……保康看完《张子正蒙注》,不但充分明白张载的思想,更进一步了解张载的哲学。”



“师祖,保康看完,暂时只担心两点。程朱理学该不该成为国学正统,历史上每次税赋改革,农民的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我们能避免吗?”



师祖轻轻摇头:“历史上的税赋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等等原因,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保康还记得师祖的教导吗?”



保康抱着师祖,脑袋搁在师祖的怀里,不说话。



这一年,当世的书法大家,道学大家、医学大家,傅山先生去世,临终之前,将他的毕生心血寄给保康,最好的好友顾炎武先生的小学生。



这一年,噶尔丹和他的侄子,准格尔正当继承人策妄阿拉布坦闹翻。但是他这次拒绝沙俄联合攻打大清的提议,自己驻兵乌兰布通后,和大清裕亲王带领的大军展开激战,战败后,自动承诺做回大清的藩属国。



这一年,英吉利和法兰西发生比奇角大海战,年轻的法兰西海军无力实施军事天才图尔维尔的战略,在最接近征服英吉利的最后一步停止。



路易十四国王的来信里,愤怒不甘,再次邀请大清海军一起逐鹿大海洋。



保康看着手里的《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命人抄录一份,寄去京城作为军事医学院的教学书籍。



保康收到来自英吉利牛顿先生的回信,信里说到英吉利海军的战败,说到他被国王陛下任命为皇家科学院大臣,说到他明年来大清的计划等等,微微笑。



准格尔的事儿,终是要解决,可既然噶尔丹愿意在他的有生之年“和解”,朝廷也不会主动动兵。可是逐鹿大海洋,这个事儿,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皇上和保康都知道,现在民间人士对于探索大海洋的热情,海洋寻宝的热情。



而这次逐渐强盛起来的法兰西海军以一己之力对抗英吉利海军,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联合舰队,还取得非凡成就,这也给他们重重敲响了警钟。



比奇角大海战中,法兰西海军展现出来的高超技巧,远远超越这些曾经掌控大海的欧洲强国,军事天才图尔维尔的指挥艺术,海战的未来发展方向,都给他们打开一扇大门,送来强烈的信号。



骡子还是马,拉出去遛遛才知道。大清水师,必然要迎来属于他们的大海战。



保康手捧大清国际信息部的第一份“实战成果”——图尔维尔的战术手册,比奇角大海战的各种细节,细细琢磨图尔维尔的战术思想,决定再次南下。



康熙二十九年的金秋九月,小少年的保康和他师祖分别,他要先送额涅回京,看看京城的亲人,师祖要出门访友。



保康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师祖,目光炯炯有神。



皇后娘娘笑着不说话,大喇嘛等等人也笑着不说话。



师祖微微笑:“明年春天,师祖和保康在南海碰面。”



保康一声欢呼,抱着师祖就大喊:“师祖最好了。”



师祖:“记得到了京城,也要好好休息。”



“保康一定记得。”



“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管。明年一开春就南下。”



“保康一定遵命。”



保康和师祖依依不舍地道别,京城到五台山的蒸汽火车轨道刚刚开始动工,他额涅不习惯拖拉机的噪音,他们还是要做马车回去。



保康抱着他额涅的胳膊一脸孝顺:“额涅,保康回京后和黄履庄再研究研究,拖拉机不光是噪音的问题,还有那个黑烟,太多了污染空气。”



皇后娘娘笑着点头:“一个新事物,总是有好和不好的一面,要尽量减少不好的一面才是正理。这几年因为蒸汽机的出现,突然开始大需要煤炭,山西……回去后和你汗阿玛说话,好好管一管,可不能把山西挖空了。”



保康嘻嘻笑:“遵额涅命令。”



保康和皇后娘娘回京,京城的一家人都是欢喜,和皇上说了他的计划,皇上虽然顾虑他的身体情况,可也痛快地答应,父子两个定下来,明年二月春耕节一过,保康就南下。



保康安心地待在京城,除了多多休息养精蓄锐之外,陪陪皇太后,去皇家匠艺学院逛一逛,和黄履庄讨论讨论拖拉机,或者说蒸汽机等等发动机的改良,两轮车的普及……



外事上一切顺利。家里头:大阿哥抱着新生的小闺女和他显摆,自己做阿玛了;太子拉着他的手,特害羞地说,他的大婚日期基本定下来了,他马上要有太子妃了;胤祉胆战心惊地和他说,他额涅看中了董鄂家的姑娘。



还有他的弟弟们,他的姐姐妹妹们……



大公主今年二十岁,虽是恭亲王的女儿,却是族谱上的皇家大公主,皇上册封她为和硕纯禧公主,给她选好夫婿,明年就出嫁。



额驸班第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之前在雅克萨的时候见过大公主,对彼此的印象都非常好。可以预见两个人大婚后必然是恩恩爱爱;也可以预见科尔沁和大清朝廷的关系,必然是更加紧密不可分的。



皇太后高兴,宣妃娘娘高兴,宫里的人都高兴,科尔沁的人也都高兴,大公主本人也高兴。



保康和他汗阿玛提出要求:“等保康明年回来,给大姐姐送嫁。”



皇上牙酸。



“汗阿玛派恭亲王和你大哥送嫁,就不用你操心了。不过你要回来参加婚礼,嗯,汗阿玛和钦天监说一声,日子朝后推一推。”



保康眼睛一闪,嘻嘻笑着答应下来。



至于太子的婚事,保康对着满心期待的太子,笑而不语。



…………



太子妃,乃是正白旗汉军都统,三等伯石文炳的女儿。石家这一支出自苏完瓜尔佳部,还和保康的一位舅妈娘家是近支,据说太子妃本人更是大家闺秀,端庄大方,知书达理。



一门很好的婚事。



太子妃的祖父华善为豫亲王多铎的女婿,授封和硕额附。一家几代人都和皇家宗室有联姻,更因为他们家在关外的时候就崇尚汉家文化,和汉家文人士族多有交往,还改姓汉家的“石”姓,更符合政治需要。



当然,家世上,稍稍不符合皇后娘娘的预期。



皇后娘娘甚至还有小小的烦恼。



“你汗阿玛看人的眼光好,选的儿媳妇也好。可就是家世方面……你大嫂,好歹是出身满洲大姓中人口最多的一族。可你的太子妃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