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1章 第 141 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官员和士绅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早在前朝的“一条鞭法”实行时候, 这些就可以用银子折算。



反正就是要官绅交税钱!



大清国的官绅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实行起来很困难,非常、非常、非常……的困难!



官绅要反抗,要暴动,可他们的声音淹没在全大清国人的声音里,没有平时那般“一呼百应”,没有当年“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分量。



当皇上颁布诏书说,皇家的皇庄也依法交税;当皇上颁布诏书说,朕和大清人共治天下, 这就是一场所有大清国人, 三亿五千万人口的狂欢盛宴。



极度的狂欢之下就是沉默,就是哭泣, 这些年来因为财富增加越发有底气苏醒的大清国人, 沉默着哭泣,哭泣着进行他们的“狂欢”。



那边皇上打破商者三代不能科考的规矩, 积极地展开三场恩科,一场类似大唐和宋初那般考诗词歌赋文章, 一场类似宋后期元明时期那般考策论文章, 一场考算法数学技艺等等。



这边胤禛阿哥积极地展开全大清国人的, 不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博学鸿儒科”考试,专门收取那些不会科考的有才之人,比如当年的蒲松龄这样文人, 当然, 也分三场。



皇家和朝廷和所有大清人证明, 大清的文化兼容并包、积极改革,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有基本的能力、有最重要的羞耻心和责任心,他们就有机会成为大清官场的一份子!



所有眼泪还没收住的大清读书人、官绅士族、哭哭啼啼的奔赴各大考场。



所有被压制几千年的商者一边擦眼泪,一边参与考试。



所有被鄙视几千年的匠人眼睛红红的,走进考场。



从此以后,官场不再是士族一家独大;从此以后,官场不再高高在上,充满神秘感。从此以后,“朕和大清人共治天下”。



获得新利益,扬眉吐气的“农、工、商”感恩戴德,失去利益被送下神坛的士大夫有的哭喊,有的咒骂,有的试图来个绝食以抗……可他们平静下来后,更多更多的是接受。



九成九以上的官绅,心甘情愿的接受。



无他,皇上和朝廷打破士农工商的阶层鸿沟,但这个鸿沟岂会轻易填平?几千年的鸿沟需要几千年的时光填平,他们的优势是巨大的。



无他,“农工商”阶层的人可以做官,他们也可以光明正大地经商了不是?不就是交税吗?他们交。穿鞋的和光脚的一起跑,谁怕谁?



无他,官绅阶层也分不同的高中低各种层次,他们都想趁机机会朝上爬啊爬,带领家族更上一层楼。即使作为大清国顶尖那一波家族也是。



皇上眼见此光景,得意洋洋地感叹:“大清国蒸蒸日上,希望无穷,谁都舍不得放手。”



李光地大人无精打采地回应一句:“皇上,长此以往下去,大清的官员,那就是普通人了。”



皇上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朕都是普通人了。朕也要交税。朕正在清理皇庄人员,裁员!”



陈延敬大人哈哈笑:“臣家里也在做审计。哎哟哟,我们的瑞亲王幺,发明的那个记账方法那可真是好。”



熊赐履大人对着陈延敬露出“仇富”的表情:“瑞亲王还在山西展开煤矿清查。”



陈延敬大人喊冤:“我们家真没有私家小煤窑,哎吆,你们不知道私家小煤窑的坏处,挖煤的人没有安全保障,那赚的都是人命银子,我们家怎么可能有?我家老叔们为了支持我当官,那可真是清清白白。”



皇上点头:“山西人就这一点好,肯吃苦,诚信做人,家庭团结。不过还是要有警惕心,就怕有些事儿啊,不是没有,只是我们不知道。”



顿了顿,又夸道:“晋卿就这点好,源于朱子之学,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不拘墟于门户之见。这儒学啊,甭管是旧儒学还是新儒学,都要跟从时代发展。”



李光地大人,字晋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皇上的亲近和夸夸高兴。



“皇上,官绅士族纳税,那商者的商税,是不是也要调整?现在大清商贸繁荣,现有的税率有点跟不上,相关律例也跟不上。”



熊赐履大人立马接口:“臣附议。皇上,与时俱进,不光是士族,还有商者。还有那个匠人的专利收入,那也要收税。”



陈延敬大人眼睛一闪,也跟上:“皇上,大清人治理大清国,那就都要收税,但凡有交易,都应该纳税。各行各业都应该交税。贱籍废除后……”



皇上自然答应。



收税啊,国库满满的,他老人家最喜欢了。



大清国人大喊:我们都愿意交税,我们也最喜欢交税了。



税赋,收入的一部分划入国库,作为国家建设之用。



交税代表什么?代表他们是“朕和大清人共治天下”的“大清人”,交税多少代表他们的能力。他们非常乐意交税,非常欢喜于表达一下自己有能力做一名“大清人”。



特别是废除贱籍后的那一部分人,能光明正大地做良民,有正式户籍,交税很好,交税很妙,交税很荣耀。



二十年前瑞亲王在沿海用大喇叭喊的话,又在大清国人的心头回响:“税收是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税收之于国家,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作为大清子民你有义务纳税,也有义务了解纳税人的权利’……



老百姓哭泣,老百姓开始觉醒,瑞亲王当年种下的种子,终于在老百姓的心里生根发芽。



瑞亲王哈哈笑特高兴,瑞亲王正忙乎他的面试,忙得喝口水的时间都要挤出来。



谁叫瑞亲王痛快之下不管不顾地喊一嗓子“大清子民都可以报名”,连一个年龄啥的识字儿的要求也没提?



那不光有不识字儿的人报名,还有女子抓住瑞亲王说话的漏洞来报名!



瑞亲王说话算话,瑞亲王面对这数万万前来报名的人,可不是要打起来精神挨个面试?



还别说,瑞亲王还真发现几个做官的天才。



不识字儿?没事,小事都有师爷等等小吏帮忙;长相糟蹋?没事,选官不是选美有能力有心就行;女子?也没事,他有差事给做。



那几次科举失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