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30章 应对(加更)
三菱方面的动作,很快得到了支持。



因二战和战败因素,日本政府正在失去国人的信任与支持,正是需要振奋人心的时候。



这时候三菱的员工们,因为不愿与故土割舍,集体情愿放弃进修和取得更好前程的机会,要求留在本土。



这,还有比这更好的报道吗?



国家广播频道,对此事立刻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报道,并邀请了数位三菱德高望重的老员工,到电台现身说法。



不管是催人泪下的故事,还是坚强不惜的信念,又或者是拳拳爱国之心,里外都是一个意思;誓死要留在故乡。



这事还真有点麻烦,要是强行要求这些人离开,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传入美利坚,甚至会被大肆书写成‘自由绑架。’



但要就此妥协,李氏今后对三菱的控制将成为笑话,岩崎小弥太也会立刻声望大涨,再次加深对集团的影响力。



为什么那么多的资本,都喜欢在投资一家公司后,驱逐创始人团队。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在于,一山不容二虎,其影响力会对资本控制公司造成影响,产生利益冲突。



影响力,有时是另一种无形的‘股权,’在某些时候比实际股权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就像在李氏内部,李子涛的话向来无人反驳,人们对他的决定有种几近盲目的崇拜和信任。



那些收购、并购来的企业,倒是偶尔会与他起冲突,可也都是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



当然,这不仅是威望,也有他在外声名狼藉的部分功劳。



特别是在对法本的吞并中,大手笔的拿下法本,挑拨反工会与工会矛盾,解决掉最大的问题。



然后毫无顾忌,任由外界分说的拆解掉半个集团,冷血的打包出售,对高管进行了几乎‘灭绝式’的屠杀。



这次的行动让欧洲的报纸大书特书,连续报道了两个月才有所收敛,更是给他的神秘外衣上贴了‘冷血,残忍’的标志。



想要消除这种影响力,不是一两天能够办到的,要是手段过于强硬,甚至会适得其反,出现新的反弹。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掉眼前的麻烦,以后再去考虑如何消除岩崎家族对三菱的影响。



“或许,我们可以从家人身上下手。”蒂亚的提示让李子涛恍然大悟。



对呀!



何必把注意力全都放在本人身上,不如转移目标,往家人身上下功夫,或许会事半功倍。



女人的枕边风,孩子的未来,后者自然更为重要,但前者也不可或缺。



虽然这一时期日本女性地位低下,但因为在二战期间的‘贡献,’加上政府的宣传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善。



起码,表面看起来是这样没错。



于是,李氏的人立刻就行动起来,先从这些名单里找出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再逐个挨家挨户的去拜访。



在和团队及秘书们进行一个简短的会议后,他们拿出两样杀手锏,学业和绿卡。



凡是愿意加入交流,并在李氏工作期间表现优异,又或者做出创新等贡献的,其子女可直接入读杜威西部学院。



其本人在此之前做出较大贡献者,由集团确定认可后,如有意向全家可移民美利坚。



这两样条件的诱惑力,比他们预想的威力还要大。



连续走访三家,几乎没费什么事儿,对方就改变主意决定加入到‘交流计划’里。



“那个,其他人的条件也是同样的吗?如果是,我可以去和他们谈谈。”对方紧张的样子,让游说小组心底发笑。



“当然,所有人的条件都是相同的,无论是谁,只要表现优异或作出贡献都行。”



一周,风向突兀的变了。



正在得意的岩崎小弥太还没享受胜利的喜悦,就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脸,抽的‘啪啪’直响。



当初在请愿书上签字画押的人,现在全都矢口否认,表示是自己没想清、一时糊涂、看错、被迫等原因才会在上面签字。



更诱人无赖的表示,那上面的字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自己从没见过什么‘请愿书,’之前不说只是怕遭受报复。



这下,岩崎小弥太反倒落入众矢之的。



被迫?报复?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谁会去做这些事,想想就知道了。



好在,李子涛没打算把事闹大,他想要的只是把人带走,而不是和岩崎小弥太继续纠缠。



他能翻盘也不保证对方不会翻盘,要是再耽搁下去,让对方抓住机会拖延下来,会有什么变数谁知道,先前努力也白费了。



约谈,签字,谈合同,成批成批的人就被送上船,先走一批是一批。



走的人越多,岩崎小弥太就越着急,心就越乱,他们的时间就更宽裕。



非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