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两百九十五章 礼者,规矩
小天明见着叶知秋惴惴不安,不过叶知秋的眼里并没有小天明的存在。



因着他横插一手,墨家的巨子早已经成了徐夫子,至于天明,如今武功不行,文治也不行,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入叶知秋的眼。



所以天明心中恐慌而叶知秋不为所动。



小圣贤庄作为儒家的最高学府,里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厅阁错落其中,颇有一番气象,行走之间似有书香阵阵,众人不禁暗自点头,这小圣贤庄果然不凡。



公子扶苏也称赞道:“小圣贤庄不愧天下儒宗,气象万千,甚是不凡。”



“公子过奖了。”



伏念在一旁回道。



“你看!”



公孙玲珑突然尖叫道。



众人放眼望去,但见一白鹤盘旋于高楼之上,绕楼三圈方才翩然而去。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乃是招贤之声。如果我没猜错,此楼定是贤士汇聚之所。”



扶苏悠悠言道。



“公子高见,那里正是藏书楼。”



伏念回道,只是他的内心并未有太多的欢喜。鹤鸣于九皋,有可能是招贤之声,也有可能是家里遭了贼,所以把某只白鹤惊起了。



那里是藏书阁,也是一是非之地。



始皇帝早已经下了书同文的政令,然则他们认为六国的书籍若是就这么毁了实在是有些可惜,因此他们擅作主张将这些书籍保留了下来,但是如今公子扶苏刚进小圣贤庄藏书楼便有异动,若是说不是有人故意捣乱他绝不相信。



只是如今眼看着公子扶苏要往那边走,他也没有办法。



“公子,荀况年老体虚,不耐久立,还请公子允我先行告退。”



而在此时,荀子开口了。



“烦劳荀老先生迎送,扶苏本就于心不安,先生就请便吧!”



扶苏温声言道。



“老师真是越老越倔啊。”



李斯看着自家老师就这儿离去,不由眉头微皱。



虽然说自家老师年龄已经大了,但是帝国的公子前来,老师还不给面子,不是为人臣之道,但是他也知道自家老师做出的决定,他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也幸好公子扶苏为人宽宏,不爱计较……



这么一顿,场中有些尴尬,伏念见着自家师叔沿着藏书楼的地方走了一阵,方才对公子扶苏言道:“公子请!”



众人便又前行。



而在叶知秋的视野里,荀子已经到了藏书楼中,一挥手,便将那里凌乱的一些书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去,而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被他隐去了。



随后,这位老者又变得普普通通,苟着身子往前去了。



荀夫子,圣人也。



这是一个丝毫不弱的强者,只是习惯了隐藏。或许对于他来说,读书读得多了,便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或许是天道,或许是人道。



总之,这位老者,绝对是一个很厉害的主,虽然厉害可能不是他的原意。



而至此时,伏念才引扶苏一行来到了藏书楼。



藏书楼,自然是藏书的地方,里面藏书极多,叶知秋随意翻开一篇,上边写的是关于礼,关于规矩之类的东西。



“礼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书中洋洋洒洒许多字,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至于其他的话,是对规矩的解读。



什么是规矩?



规矩就是横平竖直。



横一定是平的,竖一定是直的。如果横不能写平,竖不能写直,那就不懂规矩,需要被教育。



规矩也是以直报怨。



圣人弟子问圣人道:“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便是圣人的规矩。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后世人听到的以德报怨,实则是对圣人话语的误解,也是许多不学无术之辈一知半解出来卖弄的结果。



孔圣人时代的儒家讲的向来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要是打我我就揍你,绝不是被人打了左脸还要将右脸伸过去,那是愚蠢,不是儒家。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的话语看起来让人舒心。”



叶知秋看着这,觉得这说的许多东西上合天道,下合人道,的确是圣人之学。



当然,叶知秋觉得也有些东西似乎是废话,诸如水往低处流,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被书的作者解释了很多,说什么这也是规矩,这是水的规矩,这是水的道,又说了许多因利是导,民心人心之类的话。



一个水往低处流,被写书的人引到了礼的范畴去,叶知秋不以为然。



但是这部书的大部分还是很有道理的,值得一读。



不过,扶苏看的书好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