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北上
大秦的北疆之地,有戎狄为患。



古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戎狄之称谓最早来自周代。



到了战国晚叶,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胡人以东有东胡,胡人以北有丁灵。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都是指胡人、东胡族系各民族。这些民族,不像中原王朝以农业为主,时不时便会入侵中原,烧杀抢掠,掠夺人口粮食,凶残成性,往往是中原王朝的大敌,始皇帝之所以修筑长城,为的也是防御戎狄入侵。



当六国一统天下归于大秦之后,这一个王朝便将重心放到了防御戎狄入侵的战略部署上,蒙恬三十万大军于北地驻扎,万里长城的修建,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饶是如此,戎狄依旧是大秦主要的敌人,至于六国故旧,始皇帝根本不放在眼里,纵然有一两个挑事的,也如秋后的小蚂蚱,蹦跶不了太远。



所以当北方的戎狄开始冒犯大秦疆土之时,无论是在京的蒙恬,还是闲的无聊比武修行的叶知秋,全部北上,奔赴北地。



“北方的这些家伙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居然胆敢冒犯我大秦!”



始皇帝一道诏令,叶知秋便离开了繁华的京师之地,对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叶知秋没有半分的好感。



“叶先生,我大秦以武立国,重视军功,我们不畏惧任何的敌手,哪怕是六国,也被我大秦所吞并,我所虑者,是那戎狄不与我军交战,而是抢了就跑,若是不追,则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若是追,则极容易孤军深入,被人断了退路。”



大将军蒙恬开口说道。



无论是他,还是蒙家军的将士,对于戎狄都没有任何的畏惧之心,这是大秦数百年来打出的精神气!他们唯一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找到戎狄的主力,然后将他们干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戎狄入我中原容易,我等入戎狄所在之地却是极难,只因草原沙漠之地,大军补养是一个问题,若是离了边关太远孤军深入,不说粮食,水就是一个问题,若是据关而守,又谈何灭杀进犯之敌?”



叶知秋侃侃而谈。



这些东西,他都是能够想到的,还是可以说一说的,至于遇上十万大军交战,怎么应敌破敌,他还真不会。



而再若是遇到八十万兵团大作战,如长平之战那样的举国战争,他更是不如赵括。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至于他点兵,他最多能将自己的实力发挥到极致。



“叶先生说的不错,为今之计,便是多派斥候打探戎狄消息,再做决断!”



蒙恬做出了判断。



叶知秋便与大军驻扎在兵营之中。



打仗没有一触即发,每天都有许多的斥候离开大营,打探敌军消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没有知晓敌军讯息的情况下贸然出击,很有可能使得大军大败而归,甚至全军覆没。



叶知秋还没有遇到戎狄,不过却见识到了蒙家军的令行禁止,军容军威。



“我大秦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除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六国的军队都不及大秦的箭射的远,当年大秦的军队每到一处,必例行放箭,试探敌情,威慑四方,没有谁能够抵挡住大秦的攻击!”



蒙恬看着手下副将一声令下,便有无穷支利箭划破长空,似乎将整个天空都覆盖了,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岁月。



那是大秦统一六国的岁月,当大秦的箭雨落下三轮,城里能够活着的人就开门投降了。



没有谁能够想象到有朝一日天上会下箭雨,那箭的雨,铺天盖地,划破屋舍,穿过窗户,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所过之处,没有人可以活。



“这简直相当于近代战争的炮火覆盖阵地!”



叶知秋见着蒙家军的演习,内心颇为震撼。



他现在明白蒙恬当日说的话了。



这么多箭雨笼罩下来,就算是武林上最厉害的高手,也会被射成筛子,根本不能和大秦的正规军相抗衡。



叶知秋即便是有百变武器护身,也有一定的担忧,万一这无数只箭,将这个百变武器破了防怎么办。



不亲眼见,是无法感受那种漫天弥漫箭雨带给人的心理压力的,饶是叶知秋见过了大明与鞑靼的战争,他在见到大秦演练的时候,依旧忍不住有些心惊。



若是没有百变武器,要跟大秦作对,那真的是死路一条!



当然想必最牛逼的武林人士,也不会傻乎乎和大秦的军队正面相遇,那会死的很惨。



“我真是个聪明的人,现在这支可以致我于死地的大军是在我们的统帅之下,他们是我的麾下,是我可以用的力量,而不是要磨灭我的力量。”



叶知秋发现练气一层已经踏入了修真修仙途,但还是没有任何睥睨普通人的资格,因为大秦的大军随便搞这种练气境界的修行者。



想要不畏惧军队,叶知秋估计至少也要筑基期,或者金丹期。



古籍中一直有所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