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上部:第四章 汲丹石室
,棺盖飞开落地,大家也瞪大眼睛,等着棺材内会飞出什么怪物或机关。



但什么也没有,棺内有何物,只有掌狯的位置可以从上面看得见。他盯了一会棺材,然后飞身下到掌笠面前。



“棺材里有什么啊?”毛四金急切地问,听祖辈说很多宝贝都藏在棺材里,他却一次也没参与过盗墓,现在很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



掌狯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哦,不对,没有尸骨。只有一身铠甲。



“铠甲?是金的吗?”毛四金兴奋地问。掌狯摇摇头。



掌笠沉吟片刻,吩咐开另外两个棺材。众人又如刚才一般,把两个棺材的棺钉取下。掌狯同样让众人后退,依旧凌空踢飞两个棺盖。右边的棺盖里,放着一把大刀,左边的棺盖里,是一副骸骨,但绝对不是人的骸骨。



“这,难道只是一座衣冠冢?”赵启诧异道。



“衣冠冢有放炼丹室里的吗?一路进来的洞道那么狭窄,这些东西怎么运进来的啊。”毛四金摇着头,不赞同赵启的说法。



“这里看起来也没什么其他的值钱宝贝。”毛四金挠着头环顾四周,嘟囔着。



掌笠环顾石室四周,又看看地上的尸体。然后对大家说:“掌狯,你带他们把能搬的都想办法搬出去。今天搬不完明天多叫几个人再搬,搬回去慢慢研究。注意不得损坏,不要中毒。”



掌狯领命让进来的几个人和他一起该拆的拆,该捆的捆。退出洞道后,掌笠把里面的情况和王劭、寿阳县的捕头大致说了一下,捕快们也纷纷进洞帮着搬。



这段山路也暂时由寿阳县负责全程封路。府衙也已经腾出两间空屋,存放石洞搬出来的东西。



经过再次仔细的验尸,那二具尸体中的毒应该是长期服用丹药所致。道家丹药,也称外丹,多半是由朱砂、硝黄、硫石、白银等重金属提炼,人若服之能可长生不死,不腐不朽。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对长期服食丹药都乐此不疲了。这两个道童模样的人,估计长期在石洞中炼丹,吸入了大量砷汞有毒蒸气,又经常试丹,所以体内积聚了大量毒素,尸首常年不腐,也许丹药和石洞密闭没有氧气都有关。



不过除了中毒,尸首上还有一处伤口。伤口在喉部,极细的一道。因为裂口极细,伤口被割开后迅速合上而不被发觉。不知究竟是何种凶器所致。



“软剑?”王劭问



“不会是软剑,就算是最薄的软剑,也要二分厚,可这个伤口细得多。”掌狯说。“会不会是刺或者判官笔?”他扭头看掌笠。



掌笠摇摇头。



“如果是刺划过,伤口应该是中间深两端渐浅,可这伤口深浅均匀。”宋负回答。



“又细,力道又重,还能一招致命,这是什么兵器?”大家都在脑海里搜索着。



“莫不成用的是线吗?”不知有谁说了一句。



“线?”掌笠和掌狯对视了一眼:“鱼线?”“琴弦?”王劭和掌狯俩人异口同声。



“这倒很像啊,不过有人用这种武器杀人吗?”宋负说。



“我曾听一位朋友说,万物皆可杀人。如果按这个道理,的确有可能啊。”王劭说道。



“如果力道足够大,应该可以。”掌笠终于开了口。



“工部那里有何发现。”



“我们这边到没特别发现。这石室设计的还是很规矩的,但建造却粗糙。”赵启答到。



“难道是那位登仙的淮南王刘安的衣冠冢?”赵启问。



“如果是刘安的衣冠冢,应该放八卦紫金道袍,怎么会放铠甲和大刀?炉里的金丹、萤石都还在,而且好像也没丢什么。”王劭否定了他的说法。



“掌狯,你怎么看?”



“少主,我觉得,也许并非没盗走任何东西。”掌狯有点不确定地说。



“哦?”掌笠抬了抬眉毛。



“我回想起,这右边的棺材里,好像少了件东西。我发现佩刀旁边有一块长约两掌的浅色长条形印记,似乎曾经放置过什么,被取走留下的痕迹。看形状,像个匣子,也有可能是一卷竹简。”掌狯说道。



要不要再去石室看看呢?



当晚,寿阳县令已经被好了几桌酒菜,豆腐宴!这里豆腐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豆腐的发明者恰恰是那位登仙的淮南王刘安。豆腐最初取名为菽乳。刘安当年被封为淮南王,其都邑就设在寿春。他好道,沉于炼丹,取山中清泉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没有炼成,倒是豆汁和石膏、盐起了化学反应,形成鲜嫩绵滑的豆腐。之后,八公山周围的村镇都开始做豆腐。经过百多年的演变,这里的人将豆腐与其他食材一起,烹出各式佳肴,并取名豆腐宴。



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案子虽然没有什么眉目,但至少也算有所发现。大家也的确该放松一下了。因此不管是掌笠还是王劭,都没有干涉大家饮酒。几天下来,兵部、工部、寿阳县捕快们,也日渐熟络起来,大家在酒席上推杯换盏、大口吃菜,好不热闹。



世族之家,好酒也是一种风范,王劭自然也不例外。备的是屠苏酒。屠苏酒,屠者割也,苏者腐也。据说是神医华佗所创,在晋之后甚为流行。是将桂枝、白术、防风、花椒、乌头、大黄等药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