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快速的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
接着
两人眉头紧皱。
急忙抬头。
朝着李承乾拱手道“不可,太子殿下不可啊煤中含毒,烧煤会起毒气,万万不可在屋子内烧煤,否则恐有性命之忧啊”
李承乾咧着嘴微微笑着。
给了他们一个放心的眼神。
随后伸手指了指煤炉子上连着的铁管,开口道“两位伯伯尽管放心便是了,小侄在设计这煤炉子之时,就已经预料到煤毒气一事”
李承乾说着,稚嫩的小脸蛋儿上忽然灿烂而又自信的一笑,“那燃煤毒气,都会顺着小侄专门设计的排气管,被排放到屋外,所以这屋内安全得很”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仔细的抬眼望去,这才注意到在那墙角的煤炉子上,还安装着一根手臂粗细的管道,通向屋外。
“呼”
见到此景,两15人纷纷松了一口大气。
担忧紧绷着的心神放松了下来。
旋即,
“太子殿下大才,吾等佩服”
两人纷纷朝着李承乾拱手一拜。
“两位伯伯实在是谬赞了,这不过是小侄闲来无事,随手之作罢了,当不得两位伯伯如此夸奖,惭愧,惭愧”
李承乾乐乐呵呵的还礼。
随、随手之作
神特么的随手之作啊
太子殿下你说这是随手之作
太子殿下,你说这火炕,还有这煤炉子,只不过是随手之作
这两样东西若是能推广到我大唐各地,从此以后,我大唐将再无冬日冻死之人
如此之物
竟然只是
只是随手之作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满脸怪异的看着李承乾,心中暗自吐槽。
接着,两人摇了摇头,纷纷感慨了起来。
“太子殿下在吾等两人面前,不必如此谦逊”
“是啊,如此利器,想来定是太子殿下体恤我大唐百姓冬日之苦,这才专门发明出来的太子殿下真是仁慈啊”
李承乾一愣,顿时觉得有点儿尴尬。
“嘿、嘿嘿”
脸色微红,不知道是被屋内的暖气给热红的,还是怎么红的。
李承乾朝着目光炯炯,朝着满脸激动的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尬笑着。
一手摸着自己的鼻子,一手挠了挠头,点头道“是、是啊小侄一想到冬日严寒,一想到我大唐百姓冬日里要受这挨冻之苦,唉”
说着说着,李承乾一本正经了起来,长叹了一口气“本王实在是于心不忍啊正好近日,本王挑灯夜读经典,读到荀子王制,其中有一句话讲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一连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设计出了这火炕与这煤炉子”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看这满脸深沉的李承乾,老脸之上,满是动容。
李承乾刚洋洋洒洒的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完,就迎上了两双炯炯的目光。
咧嘴,嘴角微微一扬。
什么念及百姓冬日里要受挨冻之苦
什么于心不忍
什么挑灯夜读经典
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哈哈哈哈哈
李承乾之所以非要这么着急的让格物院的那群老头尽全力搞出这火坑和煤炉子来。
无非就是天冷了,怕冻着自己
既然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都这么说了,李承乾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是选择顺势而为,顺着他们错误的理解,一路直下啦
“太子殿下真乃大才是也”
“太子殿下真是宅心仁厚啊”
“吾等代陛下,代我大唐百姓,谢太子殿下仁慈”
两人说着,深深的朝着李承乾拱了拱手。
李承乾当仁不让,咧着嘴,得意洋洋的笑着,接受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的感激。
三个人稍微客套了一会儿,便又坐回了暖和的火炕之上。
接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便开始将盐私部这一个多月来所有的准备,所有的计划,所有的行动,全部向李承乾讲了一遍。
期间,李承乾则是时不时的开口插嘴,给两人提了点意见建议。
每一次李承乾开口提完意见或者建议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都会琢磨一会儿,接着,赞叹声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