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窝囊的唐人
李承乾满脸嘲讽与不屑之意。
果然
真不愧是一个老酸儒
脑子里面就只有之乎者也,考虑的,就只有所谓的礼仪之邦,就只有所谓的以和为贵
真是悲哀啊
短暂的平静之后。
李承乾开口,声音之中满是嘲讽之意“郑大人,你真的这么认为的吗以一介女流,来换取边关短暂的和平,真的值得”
“太子殿下尚且年幼,未曾亲眼目睹过战火之苦,自然不明白,我大唐边关之地百姓的想法。别说是一介女流,就算“六一七”是二,三,四十个,二十个,和亲过去,能够免了一次战火,这又何尝不可”
郑兴发根本就没有察觉到李世民等人厌恶的目光,面对着李承乾,抬着头,挺着胸,据理力争
“郑大人难道就没有替那名远嫁他乡,饱受凌辱的和亲公主着想过吗听说在那些番邦之中,有那收继婚制,父亲、兄弟亡故收其寡妻为已妻之制,郑大人认为此事妥当”李承乾冷冷的问道。
郑兴发毫不犹豫,开口道“自然妥当正所谓入乡随俗,和亲公主既然已经远嫁过去,自然就得遵循当地的习俗”
说着,郑兴发满脸坚定的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陛下,老臣还是那句话,若是牺牲一名公主,便能免了一场战火,使得百姓免遭战火袭扰,此事大善,我大唐定然不能废了和亲之举”
“那郑大人”
李承乾的声音愈发的冰冷,“依照你的意思,本王想了想,我大唐是不是应该主动的,将公主远嫁到各个番邦,这样岂不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番邦作乱之事呢”
“大善大善”
郑兴发脑中也已经犯了浑,想都未想,便激动的叫喊了起来“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我大唐若是主动的与各个番邦和亲,岂不妙哉此举之下,我大唐将再无外来祸端,大善,大善啊”
李靖等人各个面露杀意,其中脾气较为暴躁的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更是忍不住往前跨出了一步。
要不是顾及现在是早朝,这里是太极殿
这两个暴怒的老货,早就已经冲上去将郑兴发暴打一顿了
“陛下,老臣建议,朝会之后,我大唐便应该主动联系驿馆内的各方番邦来使,与他们共商和亲之事。此举,一来更能彰显我大唐礼仪之邦的名号,二来,能让各邦对我大唐感恩戴德,三来,能让一些对我大唐有偏见之邦,冰释前嫌,一举三得,大善啊”
郑兴发激动的面红耳赤。
李世民的脸色是越来越黑,越来越阴沉、
满腔的怒火与那满腔的杀意,涌上了脸颊
就在李世民的怒意达到临界点,即将爆发之时,李承乾突然气势汹汹的,三两步走到了郑兴发的面前。
接着
只听得“啪”的一声
清脆的巴掌声在太极殿内响起
李承乾根本就没有给郑兴发任何的颜面,狠狠的一巴掌,扇在了他的那张老脸之上。
就这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
“太、太太子”郑兴发双眼瞪大,面若猪肝,气得连话都说不完整的,颤颤巍巍的开口说道“太子为何要如此羞辱老夫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本王打的,就是你这种卖国老贼”李承乾满脸冷漠,不屑的呵斥道
“我大唐以武立国定天下,控弦披甲之士数以百万,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管它是突厥,还是高句丽,无论是谁我大唐什么时候怕过了”
李承乾满脸煞气
“我大唐的天朝上国的名头,是靠拳头打下了的,而不是靠和你这个卖国老贼口口声声的什么仁义礼仪得来的”
郑兴发面若猪肝,“太、太子为何这般小觑孔儒经典之力”
“屁话”
李承乾厉喝“本王自幼,师从大儒孔颖达,论语一册,经义注释,本王皆能倒背如流,何曾向你所言,小觑了孔儒经典”
“本王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半侧论语治天下,本王自然认可,但是,这天下,指的是我大唐天下,而不是那些番邦蛮子的天下”
李承乾说着,伸手指住了郑兴发的鼻子,质问道“郑老贼,你觉得,仁义礼仪,真的对那些突厥蛮子有用”
“哼,跟那些连大字48都不分,脑中就只有杀戮的番邦蛮子谈论仁义礼仪,无异于对牛弹琴,白做无用之功罢了对于那些蛮子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才不会管什么仁义礼仪之说”
李承乾接着说道“诚然,按照你这郑老贼所言,我大唐将公主远嫁和亲,确实能够免了一时的战火但是,我大唐的尊严何在”
“害怕战争,畏惧战争,不敢流汗,不敢流血,为了保住一时的平安,一个个的将公主嫁到番邦敌国,靠着一介女流之辈,享受短暂的和平,我大唐,算什么天朝上国百万披甲之士依本王看,是百万窝囊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