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章 第四十七只男主


他的天赋让他在表演中从未落人之下,生来有自傲的资本,近些年踏入电影圈,如果不是上面有黎殊这座大山,他一定是最耀眼的存在。



这样一个人,浮华之下,偏偏对自身要求近乎苛刻,后来是他自己觉得实力不够,想要去国外进修,这才沉寂一段时间。



江导看到他,原本惊讶,后来一想他的性格,便明白过来他急匆匆跑过来的原因。



怕不是得到什么消息。



可是这样一来,对于时叙……江导不动声色对好友摇摇头,就不看好了。



方景来,必定是对角色做了研究,他承认,时叙有君子风度,自身气质与他的千秋中帝师有一角十分契合。



据说这也是他扮演顾斐时的加分项。



可是适合顾斐,就一定会适合每一个角色吗?不见得。



说到底,演员本身的气质对角色来说,是加成,而非全部,说到表演技巧,他更看好方景。



有加分点很好没错,但如果这个答卷本就是一百分,那也不需要再去寻找加分点了。



任华导演蹙眉,显然他也想到这一点,同为导演,这时候他十分清楚江导这时候的想法,只好叹口气,无可奈何。



方景独自去国外进修,并不贪恋圈内浮华名利和鲜花称赞,他是真正对表演有要求,也是喜欢表演的。



这让他在演绎《千秋》时,毫不意外交出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但是以他的地位,却反常的没有竞选《千秋》中最耀眼的男主一角,而是竞选了男二帝师,这让任导疑惑的同时,心中隐隐生出猜测。



他询问般看向好友,便看到对方满意的看向方景,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圈中其实有一个……不成文的八卦流传。



据说近年来最有实力的最佳新人方景,是黎影帝的迷弟。



字面意义上那种,他还追星。



不过想想,对于天赋实力超高的方景,也的确只有黎殊这样的存在能让他心服口服,倒不让人奇怪了。



只可惜黎影帝深居简出,轻易不露面于人前,因此虽在同一个圈子,方景却轻易见不到他。



这样一来,如果《千秋》的男主是黎殊……那方景千里迢迢跑过来,势在必得竞争帝师一角,倒也能说得通了。



《千秋》仅仅是人员筹备就做了这么久,还特意等在画梦之后,就也能说得通了。



黎影帝出了名的敬业,如果想竞争他,导演和导演间,要自己想办法调节好时间。



任华思索着,一抬头,便看到黎殊身着黑金袍服,头戴金冠,隔着人群小声的惊呼,推门走进来。



这下江导也坐不住,下去迎接他,原本表演完神色淡淡的方景,眸光中也透出不一样的光彩。



江导笑眯眯,他拿到剧本,就觉得没有比黎殊更合适的人,为了竞争黎殊,差点没跟赵导打一架,这才调整好双方的拍摄时间。



难得黎影帝不知道为什么,竟一反常态,愿意同时接画梦和《千秋》,最后算是两全其美解决了。



这时候请人来看帝师选角,作为与帝师有诸多对手戏的君王扮演者,黎影帝竟还表示愿意与演员搭戏,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现在人来的刚好,江导笑眯眯看方景,看他目光微亮,便笑道:“那刚好,有黎影帝在这,不如你们再试一试城门那一段。”



《千秋》剧本,实际围绕着两个人展开。



君王和帝师。



无论戏份还是光芒,从表面上看,都是君王占据绝对优势。



君王少年坎坷,家国流乱,一步步登上王朝顶端,结束百年战乱,却又在天下盛平后广开言路,实施变法,将王朝之名传承千百年。



是功在千秋的德业。



但无论是他年少渡仇恨,还是青年平叛乱,亦或是中年后的变法,他的一生,都贯穿着另外一个人的影子。



帝师。



那个王朝的肱股之臣,像初春时最挺拔的青竹,苍白面容,将他从泥土里□□,拍净了他身上的仇恨,却教会了他君王该有的品德与大爱。



因此,《千秋》与其说是大男主戏,不如说是双男主戏。



只是因为帝师在君王平叛途中便身亡,戏份不多,这才被判定为男二。



江导说的,城门这场戏,就是对帝师和君王来说,十分重要的戏份。



这一段里,君王从稚嫩少年成长为锋利冷锐的战将,率领部众往南疆平乱,他深入敌营,而帝师为他守护后方。



然而就是这时候,军中出现声音,说帝师阴奉阳违,在帝都召集部众,意图谋反。



军中人心惶惶,不安的言论蔓延,将士们希望君王下令,将远在帝都的帝师下狱,等候得胜的君王发落。



南疆的月不似中原那样圆润,勾着尖锐的棱角。



君王自己也知道,帝师权利太大,一旦他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