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40:徐家狗咬狗内乱,小镇年味温暖(二更
小镇年味儿足,处处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



腊梅开了,水仙花和帖梗海棠也开了,风信子迎风摇摆,把花香摇去了绿瓦红砖之外,摇过了柳树青苔,摇过了小镇的山山水水。



白滇河水清澈,将整个玉骢雪山倒映在水面。



李银娥哼着小曲走过白滇河、走过花桥街、走进竹峦戎村的小巷里,手里大包小包,曲儿哼得九曲十八弯。



这不过年了嘛,邹进喜把锅碗瓢盆都搬出来,在自家门口洗洗刷刷,瞧见李银娥拎着两袋子菜,问了句:“李婶,怎么买这么多菜,家里有客啊?”



李银娥笑呵呵地说:“小徐和戎黎晚上回来。”



邹进喜诧异:“他俩回来过年?”



李银娥笑出了好几条鱼尾纹:“早上给我打电话了,说晚上七点到。”



邹进喜笑说:“还以为去了大城市就不回来了呢。”



李银娥手上提着一只鸭,鸭子嘎嘎嘎,她呵呵笑:“怎么会,我们小徐可念旧了。”



又闲聊了几句,李银娥说家里灶上还在熬大骨汤,就先回去了。



早上九点,王月兰拎着条鱼打戎黎家门前过,瞧见门开着,她探头过去瞧瞧。



“门怎么开了?”她推开,进去一瞧,“干嘛呢,老太太?”



秋花老太太抱着床棉被在院子里头:“今儿个天好,我把被子抱出来晒晒。”



院子里用电线拉了一条晾衣服的绳子,她把被子搭上面,铺开晒着,掸了掸灰。



王月兰说:“你一把年纪就甭折腾了,又没人住。”



老太太前几天又掉了颗牙,笑着说:“戎黎晚上就回来了。”



“他要回来了?”还以为再也不回来了呢。



“这不回过年嘛。”



王月兰的儿子王小川把头钻进门里:“秋花奶奶,关关他回不回来?”



小孩子不记仇,虽然以前打过架,但戎关关走了,戎小川还是想他的。



缺牙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缓慢地说:“回,都回。”



王月兰傲娇地哼了一声:“这才去多久就回来,大城市里不好混喏。”



王月兰这个嘴啊,一天不逼逼它就痒。



逼逼完,她回去拿了块腊肉,挂在了戎黎家门上。



她这人记仇也记恩,戎黎救过她家戎小川,这事儿她还记着。



“笑笑。”老太太在院子喊。



廖招弟在门口答应:“哎。”



她提了半桶水进了戎黎家院子。



老太太心惊胆战地过去帮她:“你肚子不方便,放着我来吧。”



廖招弟的肚子已经显怀了,怀的是双胞胎,肚子比寻常孕妇要大上许多。



因为怀孕,她吃得多了,脸上比刚来祥云镇那会儿胖了些:“没事儿,我没提多少水。”



老太太担心磕着孩子:“我来就行,你去外边晒太阳。”



她把袖子撸起来:“我擦完桌子先。”



老太太见劝不住,就由着她了,祖孙二人一起,在戎黎家屋里忙活打扫。



祥云镇有风俗,过年了要除旧迎新,要扫去地上的尘土,要拂掉梁上的蜘蛛网,要把大红的灯笼挂在门前。



傍晚六点,徐檀兮和戎黎还没下高速。天快黑了,戎黎看不清,换了徐檀兮开车。



戎黎给李银娥打了通电话。



“喂,戎黎啊。”人老了,讲电话的声音特别大。



戎黎说:“路上堵车了,不用等我们吃饭。”



“堵车了?”李银娥问,“你们现在到哪了?”



“还在高速上。”



“那八点能到不?”



“不一定。”



那得晚点做饭啊,李银娥晓得了,大着嗓门嘱咐:“不着急,你们慢慢开,路上注意安全。”



“嗯。”



电话挂了,睡了一路的戎关关醒了,因为要系安全带,他是坐着睡的,脖子上套了一只“甜甜圈”枕头。



“哥哥。”



他还没怎么睡醒,有点迷糊。



戎黎应:“嗯?”



他揉揉眼睛,看窗外:“到了吗?”



“没有,再睡会儿。”



“哦。”



他头一歪,继续睡。



徐檀兮的手机来电话了,戎黎帮她按了接听,是温照芳女士打来的。



“你人在哪?”



徐檀兮没有回答:“请问有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