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魔临》 第七十九章天下
虽说当年王爷在做守备时,进过一次上京城,但那会儿急匆匆地进又急匆匆地出,又是晚上,哪里能细究这座大城的风景;



而就算是陈阳当年率兵打进去过这里,这里也遭过兵灾,可当年混乱焦黑的痕迹,眼下是真难寻一分,你不得不佩服这座城的自复能力。



刚入御街,郑凡就看见一个高高架起的架子,上头摆放着一套衣冠,同时还有不少挽联。



是李寻道的。



很有意思的是,这座城,昨日生吃了李寻道;



但因为城外燕国王爷的一句话,今日,衣冠冢就连夜立了起来,挽联上基本都是高官手笔,显然,这批人,在投机这方面,更舍得下本钱,他们看中了这位燕人王爷似乎很欣赏李相公。



可这一幕在王爷眼里,却仅仅是有些好笑。



“烧了吧。”



“喏!”



刘大虎马上带人上前,将那衣冠冢连带着架子一起焚起。



“寻道,寻道,殉道,殉道。”



看着那一侧燃起的火焰,



王爷不由有些心生感慨,



遥想当年,



一袭白衣下山,入朝为相;



平西南,补危局,说一句鞠躬尽瘁,真是毫不夸张了。



可谁又能料到,



当年那身白衣有多白,日后史书上,就有多黑;



当年因他下山入京,围观轰动的人群有多热情……昨日啃食他骨肉时,就会有多狠厉。



“是个人物。”剑圣开口道。



其身侧的瞎子则摇摇头,道:



“这样一个人物,在史书上注定会被写成后山装神弄鬼的术士下山,忽悠了官家,让官家信了什么神兵天降、撒豆成兵、阴兵借道这类鬼把戏,最终,燕军杀到都城下时,举城皆慌,乾灭。



而且,没谁会帮他在史书上平反的,只有他李寻道是个被彻彻底底唾弃的对象,才能显得乾国那几代官家到底有多荒唐。



才能让乾被灭,燕代乾,显得理所当然和顺理成章。”



剑圣闻言,目光看向前方郑凡的后背。



瞎子笑道:“可惜了,咱主上对这李寻道,只是有一些英雄惜英雄,却没什么真正的交情。九九^九)xs(.co^m



要是有交情在,依照主上的性子,必然会为其平反的,哪里管什么春秋笔法,反正刀架在脖子上,那些史官也没几个真能做到铁骨铮铮。



可现在嘛,咱主上至多也就做到眼下这一步了。”



“还是江湖自在。”剑圣说道。



“是,江湖自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能称一句真豪杰。所以我一直觉得,庙堂上的人瞧不起江湖,其实是不对的,你在庙堂上哪怕真做到了死而后已不惜身,到头来,屎盆子,不也会给你盖得满满的?



君不见靖南王在燕国民间的风评……到底有多差。”



大军开路,护卫着他们的王爷直入皇城。



途中,



王爷亲眼所见,



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黑旗。



第一批进城的燕军,在接管防务时,就分心思检查过了不少街面坊市,没挂黑旗的,直接闯入其中杀无赦。



有些人,是真的骨头硬,宁死不从这挂旗之辱。



有些人,则是昨晚没能抢到黑布……拿了其他棕布或者灰布代替没被通过,遭了这无妄之灾。



昨晚,上京城的布庄黑布几乎卖得脱销,而且因为要得急,根本来不及现染什么的,所以不少布庄掌柜的无良涨价,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也正是从今日起,一个新的成语,诞生了,叫上京布贵。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因为下达这个命令的王爷,懒得去搭理这些细节,杀人的燕军,也懒得去细究这些原委,挂着黑旗没被侵扰破门的上京百姓,也没心思去为那些被屠戮的人感到愤怒和委屈。



当燕人的马刀,再一次出现在这座繁华且古老的大城之中时,这里的百姓,瞬间变得极为恭顺。



毕竟,



他们的大人们,一个个地跟在后头一起走着呢;



毕竟,



他们的官家赤膊着身子,坐在马背上,还在做着那燕人摄政王的陪衬。



曾经,



郑凡带着熊丽箐进燕京皇宫觐见先帝时,熊丽箐在郑凡引导下说出的那句燕国皇宫与楚国皇宫比起来,简直寒酸;



这话,



引得先帝放声大笑,极为开怀。



后来,



楚国皇城,就被靖南王给烧了。



眼下,



昔日四大国最辉煌最壮丽的皇宫,也……臣服在了燕人的马蹄面前。



这不是野蛮战胜了文明,



因为孱弱,



本就不属于文明的特征。



大殿内,



王爷一步一步走上龙阶;



其身后大殿右侧,站着许多乾国大臣与勋贵,左侧,则是军中将领。



在乾人目瞪口呆与燕军的震耳欢呼之中,



王爷走到了龙椅前,



伸手,



拍了拍龙椅上本就不可能存在的尘土,



转过身,



缓缓却又坚定地……坐了下来。



不过,细心一点的可以发现,王爷并未坐在正中央,至少,在身侧,还是留有一些余地的;



至少,能再塞进去一只燕京的全德楼烤鸭。



“王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侧的乾人,也只能跟着一起喊了起来。



王爷抬起手,



示意下方安静,瞬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乾国孙相公上前,宣读投降诏书。



等他宣读完后,



本该由燕人这边再出人宣读燕人的诏书;



但燕人这边,没人出来。



而这时,



坐在龙椅上的王爷,开口道:



“八百年前,三侯开边,方有诸夏如今之势!



诸夏,



同文同种,本归一家。



我大燕,



我燕人,



为诸夏御蛮数百年,



无愧于诸夏!



然,



赫连家、闻人家,此二贼,不敬晋室,以仆身而背主在先;



随后,二贼不宣而战,擅启边衅,犯我疆土屠我子民,故,我大燕兴堂堂之师,平灭二贼,迎晋室归燕京荣养以全三侯之情谊。



楚国勾连野人,大逆不道,故率师讨之!



百年前,乾国太宗皇帝趁我大燕与蛮族于荒漠决战之际,勾结蛮族,偷袭于后,行这背离诸夏大义之举。



如今又有旁系犯上作乱,逼死先帝窃居皇位,我大燕,兴正义之师,为乾平乱,还定这朗朗乾坤!



大夏是没了,



可我大燕还在,



只要这面黑龙旗依旧立在诸夏之土,



那这诸夏,



就由我大燕来守护!



你们做得不好,



那我大燕,来帮你们做!



你们做错了,



那我大燕,来帮你们改!”



王爷的声音,回荡在这座金殿上。



最后,



王爷身子斜靠在龙椅扶手上,



笑道:



“我大燕皇帝已昭告天下,



诸夏之国,



原皇帝,降为王爵;



原国主,降为侯伯;



且必须上表,同时亲身赴燕京以得册封确立。



自今日起,



谁家胆敢僭越,



可以,



孤欢迎。



不仅欢迎,



孤还会亲带我大燕铁骑上门,



为你道贺!”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