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魔临》 第八十一章帝王
大燕皇帝的御驾,过了汴河。



待得抵近上京城时,看见了成片成片的乾地百姓前来“欢迎”。



说喜迎王师,似乎并不恰当;



但要说憎恨……也并不是那般强烈。



一是因为城内晋东甲士那森寒的马刀,着实震慑住了人心。



该反的人已经反了,而且被镇压了;



该上吊殉国的焚家明志的,尸体要么凉透了要么化成了灰;



该自闭于家门,搞非暴力不合作的,也没人去请他和为难他。



最重要的是,摄政王这次入上京和上次不一样,因为赵牧勾选择的是投降,虽然他自己以天子之身蒙受了大辱,可确实是保全了京畿之地未曾像当年那样再遭受一次兵灾的洗礼。



故而,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向,而往往怕死才是众生之本态。



百姓们自然就是该配合就配合,反正百年来,他们面对官家时也是一样,尤其是京城的百姓对这些场面,也算是……熟门熟路。



燕国皇帝来了,



他们也出城去欢迎。



皇帝的銮驾经过时,也能跪伏下来被领着一起“山呼万岁”。



姬成玦的视线,透过銮驾的帷幔,扫过道路两旁跪伏着的那一张张麻木且带着彷徨的脸,并未沉浸于这“万岁”的声潮之中。



默默地吐出嘴里的葡萄籽,魏公公伸手接过;



边上的张公公又拿起一块绢布,帮陛下轻轻擦拭了嘴角。



“看来,姓郑的把上京,治理得不错。”



皇帝看事情的角度,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从渡汴河起,他就在观察,眼下这座前乾国的都城,如今已经恢复了成体系的运转,虽然效率还很低下,虽然架构上还有一定的缺漏,可它确实已经在运作了。



作为征服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步……确实是很了不起。



不过,



既然他是郑凡,



皇帝也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事实上,



当年靖南王之所以一次次地庇护那姓郑的,



父皇为何一次次地在封疆大吏的标准上对那姓郑的进行提拔,



不仅是因为这姓郑的会打仗,



其治政地方的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对比之下,当年官位比姓郑的高的或者同一批的那帮丘八军头子,就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压根就瞧不见了。



只有站在全局角度,站在经营者与统治者的角度,才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姓郑的这种人才,到底有多重要。



打下的地盘,其他驻军军头得输血支持,而他,不仅能很快做到自给自足自我发展,而且可以尽可能地辐射其军事影响力。



简直不要太贴心;



与之相比,所谓的养虎为患,在特定时期内,也就压根不值一提。



待得銮驾即将进入城门时,正式的迎接队伍终于出现。



“朕猜猜,那姓郑的肯定不会亲自来迎接朕的,多半是派他那儿子来。”



刚从外头接到禀报的魏公公马上笑道:



“主子,您这回可猜错了,摄政王爷就在前头迎着主子您呢。”



“哟?”



大燕皇帝姬成玦听到这话,微微愣了一下,随即,撑起自己的身子,自己站了起来,同时自嘲道:



“直娘贼,朕为何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魏公公与张公公听到这话,相视一笑,纷纷上前帮陛下整理好龙袍。



“拜见王爷!”



“拜见王爷!”



外头,传来御前侍卫的见礼声。



整个大燕,只有一个人在面圣时,完全不需要通禀。



也没人敢上前阻拦他,让其稍候。



一是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家陛下与他的真正情谊;



二则是因为,没人敢承担,也没人能承担这一后果。



试想一下,



哪天摄政王来见皇帝,



被拦下,



侍卫说要通禀一下,



接下来,



将会发生什么?



这位王爷要是安静地等,那也就罢了,可依照这位王爷的脾气,要是他不打算等,而是直接选择转身离开……



大燕的天,顷刻间就能塌陷一半!



帘子被从外头一把掀开,



“我说姬老六,你是个娘们儿出门前得上妆不成;



今儿日头这么大,老子都在外头等你这么久了还不出来。”



“拜见摄政王爷,王爷福康!”



里头的宫女宦官们全都跪伏下来,



连带着刚刚帮陛下穿戴好龙袍的两位大公公也都跪下行礼,



尤其是魏公公,跪得那叫一个标准。



魏公公是真的怕了,当年自己一个嘴贱,不过是调侃了一句,搁一般人,那得是他的荣幸才是,毕竟也不是谁都能值得让掌印大宦官“赏识”的。



可偏偏这位主儿,自那日之后,



几乎每次见面,官位、爵位、权势,都往上拔高一大截。



眼下,



先破楚,再灭乾,



三大国战,他间接参与了一个,直接指挥了俩。



身份地位已经无法再囊括他的功勋了,



就算是靖南王归来,老镇北王复生,论功勋排座次,这位爷也能当之无愧地坐首座。



“咦,魏公公,别来无恙啊。”



来自摄政王的热情问候。



魏忠河心里当即翻滚起无数根角先生,



天呐,



这主儿得记仇记到何时啊!



“奴才为王爷灭国大功贺!”



魏公公马上露出笑脸应对,如雏菊绽放。



还好,这时皇帝发话了,骂道:



“我说姓郑的你急什么,我原本还以为是你儿子接驾的,没想到你会亲自来。”



“合着要是我儿子来你就不打算出来了是不?



唉,



还好是我来了。”



皇帝白了王爷一眼,



道:



“走着。”



在万人瞩目之中,一身蟒袍的摄政王与一身龙袍的大燕皇帝一同从銮驾上走出,摄政王骑着貔貅,皇帝则骑着一头黑色神俊的宝马,二人并行入城。



“怎么没骑貔貅出来?”郑凡问道。



“貔貅数目本就不多,我骑着干嘛,浪费。



对了,



差点忘了,



你这家伙现在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就真不怕这次玩儿脱了?”



“玩儿不脱。”郑凡摇摇头,“现在如果只是论打仗的话,我想不到还能输给谁了。”



“啧啧,听听,听听,还真会借棍上爬夸自己,姓郑的,咱俩都认识十多年了,你这脸皮咋越来越厚了呢?”



“等你亲自持刀上阵冲杀个几次也就懂了。”



“哦?”



“皮厚,能挡刀挡箭。”



“郑凡,你是不是当我是个痴儿?”



“英明神武的马屁,想来你也听腻了,也就只有在我这里能吹到不同的风,珍惜吧。”



大燕最尊贵的两个人,一边行进一边极为自然地笑骂着;



原本安排和预备好的仪式,在他们各自挥手之下,全部临时取消。



他们俩,



就是当今天下最大的规矩,也是制定规矩的人。



“接下来的重心,得是平叛了吧?”皇帝问道。



“不急。”



“何解?”



“咱们已经进米缸了,就不用一下子贪太多,撑爆了肚皮反倒不美。



上京,拿下了;三边,也拿下了;江南半壁,也拿下了。



先把吃到嘴里地慢慢消化消化;



我麾下几路将领现在正在各处征战,只不过他们兵力不够,很难有再大的突破了,不如就先放在那儿,维持个局面。



一来,我们自己现在需要时间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