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兵法大家
/>
李富胜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对面的乾国将领在选择固守待援,因为那位将领应该想着这里是乾国的国土,乾国的兵马支援应该会很容易。



到时候,无论是咬住这支燕国骑兵又或者是配合援军逼退这支燕国骑兵都可以。



但这次燕军可是有二十五万铁骑南下,虽然在进入滁郡境内时,兵马分散了开去,但在这附近,肯定是有其他部兵马在的。



双方各部的距离以及所在位置,中下层军士可能不清楚,但李富胜作为一路兵马的领军者,自然是门儿清。



毕竟,南下的燕军哪怕分散开了,也不是一群脱了笼子的疯狗而是一群来自北方的狼。



狼群,是最擅长配合的。



对面乾国的那位将领,在想着固守等待援兵,殊不知,附近的狼群可能比援兵还要多。



“郑守备,他是何军职?”李富胜开口问道。



“翠柳堡下属校尉。”郑凡回答道。



“哦。”李富胜点点头。



就在二人说话的当口,



派出去的两支千人骑已然逼近了乾军军阵,乾军军阵当即紧张了起来。



李富胜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梁程也是在定睛观察,



夹在二人中间的郑守备看了身边二人的模样,也马上很认真地看了起来,瞪得眼睛都有些发酸。



两支千人骑自然不是去冲阵的,先前的冲锋,卷起了不少的尘土,也营造出了不小的声势,却又在安全区域勒住了缰绳,然后调转马头的同时,张弓搭箭,开始抛射。



抛射的准确性自然就差了许多,但骑射的本事,你再厉害,也不是让你去和结好阵,兵种齐全的步兵去比试这个的。



箭雨很快落下,乾军方阵一阵骚动。



其实,杀伤倒是没多少杀伤,除非一些个特别倒霉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人朝你丢雪球都会下意识地感到害怕,就别说是箭矢了。



这两支千人骑又来回冲了两次,依旧只是保持着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进行抛射,对面军阵中也有弓箭手和弩手开始还击。



彼此的伤亡其实都很零星,但你依旧得还击,否则自己这边的气势就得颓下去,光挨打不能还手,这种压力对于兵士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嗡!嗡!嗡!嗡!嗡!”



就在两支千骑队准备撤离战局回归本阵时,对方军阵之中忽然传来了刺耳的破空之音。



床弩!



对方军阵里有床弩!



一时间,恨不得比普通人身高还要长一些的一串弩箭射向了一支千人骑队。



总共五支弩箭,三支落空,一支射中了一名镇北军骑士的战马,直接将其胯下战马洞穿,马躯都宛若被撕裂开来,上面的骑士也就摔落在了地上,好在身旁的同僚眼疾手快,及时地伸手将对方抓起来载在了自己的马背上。



还有一支床弩一连串射穿了三名燕军骑士,一时间,鲜血迸溅。



乾军军阵之中当即传来了阵阵欢呼声,士气大涨!



然而,



对于这一幕,对于部下的生死,李富胜连眼睛都没眨一下,甚至嘴角还露出了一抹笑意,他伸手摸了摸胯下貔兽的毛发,



似乎又来了兴致,问道:



“看出什么来了?”



梁程很平静地回答道:



“正对我们前方的这座军阵,最为稳固,阵形没有动荡,反击时机也拿捏得很好。



后头的两个军阵,西侧的那座军阵还好,士卒虽慌却不乱。



唯独东侧的那座军阵,阵形明显被压缩,阵中央弓弩手还击凌乱且无律。



三个军阵,三种层次,这支乾军不是独立的一支人马,更像是几家拼凑出来临时组在一起的。”



李富胜听完,开口道:



“那我军接下来就从东侧的那座军阵先下口?”



梁程摇摇头,道:



“主人教过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战场之局,千变万化,万分诡诈。



对方乾军主将没有选择在一开始强行突破,而是原地布阵,这证明其是一名用兵谨慎的将领。



哪怕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军队,也不可能在摆出此等阵势的同时,留一个这般明显的破绽和缺口在这里。



东侧的那座军阵内部,应该有后手。”



李富胜伸手,忽然拍了一下郑凡的肩膀。



力道有点大,郑凡这个八品武夫差点从马背上被拍下来。



“郑守备,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文武双全,当真大才!”



“…………”郑守备。



“侯爷果然没看错人,不,我觉得侯爷还看走眼了,要是侯爷知道郑守备有这般允文允武的本事,依照侯爷的脾气,就是和那位南侯打一架,也要把郑守备你给抢过来。”



呵呵,呵呵……



郑凡有些小小的脸红,昨晚的事儿,自己其实是在打酱油,事儿都是瞎子和四娘他们在做;



刚才,都是梁程在说,自己只是在学。



作弊的人,总是会心虚的,



郑凡开口道:



“大人谬赞了,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何解?”李富胜开口问道。



“额………”郑凡。



梁程在此时开口道:



“大人,那是我家主人亲自写的一本兵书。”



“………”郑凡。



“兵书?嚯,那我还真感兴趣了,我们武人丘八也能写书立著,不简单不简单,此兵书叫什么?”



梁程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郑子兵法》。”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