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发
郭东,今年十六,古县人。



古县,在燕国东部,毗邻马蹄山,晋国还在时,其地理位置,相当于虎头城之于北封郡。



三年前,晋军攻燕,一路赫连家的兵马,曾攻打古县县城两个月,古县男丁,战死半数,撑到了靖南侯和镇北侯率军入南门关打破晋军的那一天。



古县,得以保存。



三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三年前,郭东还小,晋军攻城时,他和母亲在家,父亲带着两个哥哥去了城墙。



大哥战死,二哥残了。



战后,



父亲被县太爷提拔为古县山营百夫长。



山营的意思,就是民兵,不入朝廷序列,但可以从县衙里领每隔一段时日得一份固定的粮米。



郭东只记得那晚,父亲喝了不少的酒,和母亲在屋内争吵,母亲哭得很伤心。



随后,



父亲从屋内走出,其脸上,还有母亲留下的清晰抓痕。



父亲郭大勇问郭东:



“拿得动刀不?跟爹我,杀楚奴去!”



郭东回答:



“不去。”



然后,



没敢对着母亲还手的父亲,狠狠地将郭东给揍了一顿。



第二天,



鼻青脸肿的郭东被父亲提着,去了古县的县衙。



县衙的院子内,站了好几百号人,县衙外头,人更多,但以女人和老人为主。



县太爷穿着官袍,手里拿着明晃晃的一卷。



郭东以为,那就是圣旨。



在场大部分人,都和郭东的想法一样。



后来,从军后,见得了不少军令,郭东才知道,陛下怎么可能会单独给古县这个小县衙下达什么圣旨,那个,充其量是户部或者是兵部的调发文书。



县太爷文绉绉地将“圣旨”念了一遍,



开头一大半,其实大家都没听懂,但后头的主要内容,听懂了。



陛下,



要对楚奴开战了!



县衙内,大家当即欢呼起来。



郭东看着欢庆着的大家,看着极为兴奋的父亲,他有些迷茫,上次见到大家这么高兴,还是三年前,守城的人,看见远处出现了自家黑甲骑兵的身影时。



他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这么高兴,打仗,值得高兴么?



郭东不喜欢打仗,因为每天看着自己的伤残着的二哥,他就很恐惧家里放着的那几件兵器,看它们,和看城外荒坟地的坟头,没什么区别。



前阵子,京城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传递了过来。



楚人派刺客,要刺杀陛下,三皇子舍身救父,陛下得以无恙。



郭东记得那天,父亲很生气,在家里吃饭时,骂了整整一个时辰楚奴不知好歹,不知死活!



但,



郭东知道,父亲其实这辈子,还没去过楚国。



郭东对这件事,并不觉得生气,因为他听别人说,三年前在城墙上,自己的大哥,就是为了救父亲,才死在了晋人的刀下。



现在,自己已经习惯了失去大哥的日子,所以郭东觉得,陛下应该也会习惯失去三皇子的日子。



这个想法,郭东从未和旁人说过,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他不敢,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想法,有些离经叛道。



县衙里,县太爷不停地大喊着,告诉大家大燕国即将面对的情况。



楚人和乾人已经约好了,要在几年后,一同攻打大燕。



所以,我们现在,要去攻打楚国!



郭东接触过一些来往古县的商队,他知道一件事,乾国,距离古县,不远,过了银浪郡,就能进入乾国了。



而楚国,距离古县,很远很远,要跨过整个晋国。



郭东很想开口问问县太爷,为什么陛下不攻打乾国而要攻打晋国,但,他仍然是不敢。



很早以前,父亲就说过,自己和两个哥哥不同,自己太胆小,太孬。



县太爷说完话后,



郭东看见自己父亲郭大勇走上前,面对大家,



父亲喊道:



“乡亲们!”



郭东身边所有人都喊道;



“有哦!”



郭东也跟着一起喊了,他总觉得,父亲在面向大家时,目光,会特别注意到自己,所以他不敢不喊。



“三年前,杀晋狗的本事,丢了没!”



“莫丢!”



“莫丢!”



“古县人的血性,忘了没!”



“莫忘!”



“莫忘!”



“陛下旨意下来了,杀楚奴,为三殿下报仇,为陛下报仇!”



“报仇!”



“报仇!”



郭东不知道乡亲们为什么会被自己父亲的三言两语就给鼓噪起来。



他不想离开家,他不想离开自己的母亲,也不想离开对街亲事都快谈好的阿水姑娘。



原本,阿水姑娘家境很好,其父亲在城里开布行的,三年前晋人打进来时,在外送货的父亲被晋人杀了,人死了,货也没了,阿水家,就败下了。



再因为自己父亲当了山营的百夫长,原本没希望的两家人,居然有望结亲了。



阿水姑娘人长得很水灵,和普通女孩儿不同。



每晚,



郭东躺在床上心里都痒痒的,时不时地还会拍拍现在身侧的空荡,露出傻笑。



他不想去打仗!



但他爹将他大哥留下来的一套缝补过的皮甲,给他穿上了。



缝补的地方,就是大哥当初中刀身死的伤口。



就这样,



在古县县尉的率领下,古县县城加上四里八乡的,足足一千五百号青壮,上路了。



父亲郭大勇虽然还只是百夫长,却被县尉很看重,俨然队伍里的一人之下一千五百人之上。



过了马蹄山山脉,



进入晋地,



队伍和其他队伍开始合流,规模也在越来越大。



等到了历天城附近时,又开始有晋人汇合进来,有些,是民夫,有些,则是辅兵。



郭东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古县的这支人马,到底算是辅兵还是民夫,他没去问自己的父亲,因为很大可能,自己的父亲也不知道。



但,晋地真的好大,自己,走了好久。



………



颖都,城外。



许安在两年前野人之乱中,失去了父母,成了一个孤儿。



不过,他比大部分孤儿要幸运的是,他成为孤儿时,已经十五岁了。



所以,他的日子,还能过下去,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可怜。



野人之乱时,颖都就聚集了很多难民,野人之乱结束后,颖都的难民其实并未减少。



因为颖都现在作为整个东晋的军需货运中转地,所以商贸很是发达,平日里,就需要很多民夫。



许安在这里认了个力夫头头为干爹,在干爹手下做事。



每天卖力气,至少能赚个吃喝有着落。



几个月前,颖都城外的兵马忽然入城了,杀了很多人,抄了很多家,据说是那位燕人的平野伯爷调的兵。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儿,许安不清楚,他只知道,曾经不少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不,确切地说,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家里的奴仆们,这些日子,开始出现在他们力夫队伍里讨食吃了。



干爹对许安感慨,说,人啊,就是这么的假,一会儿你高高在上,没准一会儿后,你就又下去了,下到泥潭里去了。



上旬,



干爹忽然请自己吃酒,



许安不喜欢吃酒,他更喜欢吃肉。



结果让他意外的是,桌上居然有一大盘肉。



干爹让他吃,说他平日里疏于对他好,让他受累了。



许安大口大口地吃肉,



第二天,



被干爹送去了民夫营,代替了干爹的儿子,入了这次伐楚的劳役。



许安没哭也没闹,也没记恨自己干爹,甚至还觉得自己赚了。



那一盘子猪头肉,香哩。



当然,



不仅仅是因为猪头肉那么简单,道理,许安也明白,肉再香,怎么着都不会有自己的命来的香。



但怎么说呢,



许安家,本来住在玉盘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他爹妈,其实是被楚人杀的。



当时,他和他爹被抓去玉盘城做苦役,他妈,也被抓了,但不知被抓去了哪里,后来,听自己干爹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