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53章 大唐丢不起这个人
贾平安当即接下了此事。



回到百骑后没多久,朱韬就来了。



“此事我也颇为不解,那逻盛炎为何突然翻脸。”



朱韬的经验是很丰富,可……



“但凡这等商议,一旦决断了就不能反悔,否则朝令夕改,以后你把条件说的天花乱坠也无人搭理。”



这便是外交规则!



你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是一方势力去谈判,答应了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咬牙都得去做了。



这便是国家信用。



若是你经常朝令夕改,那么外界对你的各种对外政策自然就失去了信任,不论你说什么,都是听其言,看其行。



这便是失去信用的后果。



“此事我与你一起应对。”



朱韬很果断。



“多谢朱少卿。”



老朱是个纯粹的外交人,醉心于各国事务。



等他走后,程达皱眉道:“南诏那边我也听闻过,那里说是气候不同于中原,民风彪悍,那使者既然是南诏首领的儿子,定然不会轻易低头,武阳伯,此事不该接。”



“胆小!”明静鄙夷了程达的稳,“那个什么逻盛炎既然盛气凌人,那便威胁就是了。难道大唐还怕了他们?”



那边多山!



真正被平定还是在大明开国初期。



大唐后来几度出兵西南,结果损兵折将,国势越发的衰微了。



这让贾平安想到了一个地方:交趾!



明初大明对交趾的统治并不稳当,当地豪族频繁揭竿而起。没办法,大明只能不断出兵,渐渐的交趾就成了大明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最后只能舍弃。



南诏这个地方邪性,所以贾平安也不敢建言出兵攻打。



再说了,现在那地方偏僻,若非靠着吐蕃的另一边疆土,大唐压根就不带多看一眼的。



“……若是我出手,定然是十万大军南下,随后灭了六诏。”



“明中官高见。”



百骑之耻在拍马屁。



明静有些小得意。



“武阳伯以为如何?”明静觉得自己有些名将的天赋,就想请教这位厮杀汉。



“然后呢?”贾平安随口问道。



他在琢磨着此事。



六诏以洱海为界,亲近吐蕃的五诏一会儿说俺对大唐忠心耿耿,哄些好处回去,一会儿又说吐蕃欺人太甚,求大唐做主。靠近大唐这一边的蒙舍诏因为在五诏之南,所以也被称为南诏。



那五诏和南诏是死对头,而且他们的身后有吐蕃的支持,所以和南诏一直争斗不休。



大唐不可能放弃南诏,那样会导致西南局势失衡,这应当就是南诏首领细奴逻有恃无恐的原因所在。



南诏不存,那五诏就会在吐蕃人的支持下袭扰大唐,到时候西南就会成为一道不断流血的伤口。



以上才是南诏的底气!



“然后?”明静说道:“然后就一扫那片地方。”



“然后呢?”



贾平安突然就笑了起来。



“然后……还有什么然后?”



纸上穆桂英明静说道:“然后就大获全胜。”



“大唐可要驻军?”



呃!



明静想了想,“应当要的吧。”



还不算是太蠢。



“驻军的话,每年的补给如何给?另外,当地并未臣服,将会不断起事,驻军为此必将焦头烂额,怎么办?”



你就不会直接说吗?



明静硬着头皮道:“那要不就不驻军了。”



“不驻军?”贾平安摇头,“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么一块好地方却无人统领,自然会有人出头,如此一番厮杀后,那些骄兵悍将往何处去?”



那么复杂吗?



不出兵,这便是大唐此刻的底线。



高丽、吐蕃、突厥残部、乃至于西域势力,这些才是大唐关注的地方。而此刻近乎于半蛮荒地带的西南,就是个鸡肋。



你就不能说个答案?



明静装作是看消息,实则在盯着贾平安。



“武阳伯,有人求见。”



来的是高阳的身边人。



“公主说明日天气不错。”



这是要交公粮?



“去打猎!”



你不能一次说完吗?



贾平安有些不满。



程达在看着他。



明静也在看着他。



你这个是旷工,脱岗!



还要不要脸了?



“其实,最好的法子就是不搭理。”



贾平安的答案让明静愕然。



“不搭理?”



“对。”



……



“要想一统五诏,兵器至关紧要,唐人的兵器锋锐耐用,而且还多,咱们若是能再弄五千精锐出来,那便有把握了。”



逻盛炎在和随从议事。



“可唐人若是不答应……”随从想到了那天态度强硬的贾平安,“那位武阳伯看着很是冷漠。”



“那又如何?”



逻盛炎笑道:“既然知晓了大唐的底线,那咱们还怕什么?”



第二日,逻盛炎起床,随口问道:“鸿胪寺的还没来人?”



随从摇头,“一直没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