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42章 甘妮娘
一行人进了村子,随即村正就出现了。



“贾某带着家中的孩子出来转转。”



侍卫都被留在了外面,贾平安带着太子和几个官员,外加包东雷洪和徐小鱼进了村子。



“是贾郡公啊!”



这里距离贾家庄不算太远,村正随口就提到了王悦荣。



“那个女管事好生厉害,说到抢水谁都争不过她……什么要看谁家的田地最干旱,谁家的田地最多再放水……”



贾平安笑吟吟的应付了几句,“带我去村里最好的人家。”



“那就是钱家。”



钱家的宅子看着也就是普通,但在村子里却是豪宅般的存在。



院子里铺了石板,这很讲究。但右侧的茅厕里能听到猪叫,这一下就原形毕露了。



还是农家的气息!



钱家二十一口人,两个老人含笑出来,互相见礼后就坐在边上。



儿孙们按照顺序站着,贾平安笑着给了孩子们礼物。



一番寒暄后,这才各自坐下。



和贾平安说话的是钱家老大钱遵。



“原先老夫叫做钱大,后来机缘巧合读了几年书,觉着这名字不妥当,就回家请示了阿翁,阿翁说那便请先生取一个,于是就改名为钱遵。”



钱遵的肌肤依旧粗糙,一双大手看着就像是砂纸般的。



他笑了笑,牙齿发黄,掉了好几颗。



“你家二十余口人,也算是大家了,如此对以后可有谋划?”



贾平安问的开门见山。



见钱遵为难,村正在后面笑了笑,“贾郡公家中钱财无数,又是朝中的重臣,难道还能看上你家的这点见识?”



“是是是。”



钱遵恭谨中带着惶然。



这便是底层百姓在面对权贵时的自然反应。



这让李弘想到了自己先前遇到的一条狗……在被遇到自己打不过的狗时,那条狗就躺在地上,把肚皮露出来。



钱遵眼中多了些喜色,“托陛下的福,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家中又做了些小生意,日子渐渐就好了起来。”



钱家的人穿着普通,但补丁很少。



李弘微微颔首,心想原来这便是乡野中的殷实人家吗?



他又想到了豪强……豪强光是宅子就能让钱家无地自容,更遑论何为豪强……必须是和官府往来的人家,能影响官府做决断的人家才能被称之为豪强,否则只是富家翁罢了。



“日子确实是不错。”贾平安笑眯眯的道:“那以后有何谋划……安心,我只是一问,事后不会吐露半个字。”



边上坐着的老人动了动,“贾郡公是个好人,大郎说了吧。”



好人啊!



贾平安笑道:“可不是,贾某若是要祸害也会去祸害那些权贵豪强,却不会祸害百姓。”



众人都笑了起来。



钱遵笑道:“如今老夫也不让阿耶阿娘再管事,只管享福。家中的子弟该种地的种地,聪慧的送去读书……”



他指指两个看着多了书卷气的少年,“这两个都在读书。老夫也不想什么高官厚禄,就想着……钱家种了几百年的地,如今赶上了好时候,老夫就算是累死也得让子孙们有出息。若是能出一个读书人做官,那死后老夫也能去底下和祖宗们报喜了。”



就是这么简单吗?



李弘在沉思。



“上进心该有,那在这个过程中可有什么阻碍吗?”



贾平安觉得自己有做采访人的天赋。



“就是孩子们读书……说是先生教的好,可和城里的学生一比,他们就差了好些……”



钱遵笑吟吟的,一点都不愁,“若是能有些好先生就好了。”



李弘看了蒋峰一眼……



大唐的读书人其实不少,除去做官之外,剩下那些大多身家不菲,就算是穷了也没几个想着去教书。



“若是能让孩子们读书需要付出大半家产,你可愿意?”



钱遵毫不犹豫的道:“若是读书能有前途,就算是倾家荡产老夫也要送子弟进学堂。”



这便是华夏的传统。



一代人为了一代人,父辈能给子女最好的,一代哺育一代,繁衍生息。



“你二人过来。”



贾平安招手把那两个少年叫过来,问道:“你们觉着读书有何用?”



钱遵板着脸。一人后脑勺拍了一巴掌,声音很响亮,让李弘都不禁头皮发麻。



“贾郡公问话嘞!还不快说!”



左边虎头虎脑的少年捂着后脑勺说道:“先生说读书能明理。”



哎!



贾平安想到了以后……



“读书不只能为了明理,也不能单独为了明理,那是缘木求鱼!”



贾平安想到了后世儒学昌盛的时代,堪称是遍地开花,无数人从儒学中寻到了发家致富的手段:免税、做生意方便、兼并土地省事、和那些上层都是一个阶级,好处都能分润……



从大宋到大明,再到后续的蛮清,儒学数百年发展不断,进步呢?



没有进步。



整日高谈阔论,整日琢磨人心人性,对社会进步却半点贡献也无。



这样的学问竟然被奉为唯一的显学,这不是自我阉割是什么?



“先生说明理了才能做官……”



“一派胡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