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99章 那贾某配不配
br />


上官仪笑道:“今日休沐,无需多礼。算学的来此何事?”



算学和儒学,包括所谓的经世之学最近可没少交手。今年的科举更是因为加了新学一科,导致双方在长安城中大打出手,惊动了皇帝。



赵岩说道:“四月科案后,明经科等儒学科皆废,可我新学一科却照常考试,过关的考生至今尚未分配。有人说上官相公建言且等明年科举后再分配,我不明为何,特来请教。”



他站的笔直,昂首挺胸,加之声音清朗,顿时引得几个贵女低声叫好。



王蔷低声道:“兜兜你不知道,四月科举的时候,那个考官董思恭竟然发卖考题,事泄后儒学的几科都没考……那人好大的胆子。”



兜兜楞了一下,“可以换考题呀!”



是啊!



可没换!



皇帝震怒,旋即在朝堂上处死了董思恭,并令群臣观刑。



龙朔科案算是科举史上的一次里程碑,此后的科举考试规矩了一阵子。



上官仪微笑道:“都是学生,一批上了一批下,那些学子大多才德兼备,等一年又有何妨?”



赵岩说道:“是担心新学子弟把那些好官位都抢走了吧?”



“大胆!”



边上一个老人喝道:“敢和上官相公这般说话,贾平安是如何教你的规矩?”



兜兜闻言大怒,心想你竟然敢说我阿耶!



赵岩不卑不亢的道:“先生教导过,规矩在那,谁先破坏了规矩,那就无需对他讲什么规矩。敢问上官相公,为何新学子弟不能安排官职?”



“这可是宰相,他竟然敢质问!”



王蔷讶然,“兜兜,你这个师兄极好。”



上官仪看着老好人的模样,笑眯眯的脸突然一收,宰相威严就回来了。



“科案之事震动长安,从董思恭手中买了题目的考生自然没脸再考,可其他学生也殃及池鱼……那些才华横溢的学生因此而耽误了一年,明年还得再考。新学的却无需如此,为何还不满足?”



是啊!



今年这一科除去新学之外全军覆没,皇帝本想来一个本科考生此后尽数不许参加科举,后来被群臣劝住了。



“可陛下依旧怒不可遏,由此可见从董思恭手中买了考题的考生有多少。”包打听一脸崇敬,“陛下英明。”



兜兜双手托腮看着赵岩,“赵师兄要争气呀!”



赵岩朗声道:“儒学是儒学,新学是新学。新学的题目从一开始就锁在了匣子里,匣子便放在了凌烟阁中,鬼神之下,谁敢窃取?当时我算学上了奏疏,建言儒学的考题也可如此……可谁拒绝了?”



上官仪就是拒绝的一个。



老脸啊!



上官仪淡淡的道:“董思恭也仅仅是董思恭,你且去吧。”



赵岩看着他。



气氛有些紧张。



上官仪突然笑了起来,“贾郡公不在,你等就摆出一副无助的模样……”



一骑突然远来。



“是宫中人。”



马背上的内侍下马,拱手道:“东宫内侍曾相林见过上官相公。”



上官仪肃然道:“殿下可是有话?”



曾相林颔首,“殿下听闻新学本科考生并未安置,就让咱来问问,可是那些考生不妥?”



上官仪起身表示对太子的尊重,笑眯眯的道:“并无不妥。”



曾相林拱手:“告辞。”



他上马而去。



上官仪看着赵岩,缓缓道:“听闻贾郡公不肯收弟子,宁缺毋滥,其中大弟子乃农户出身,却跻身于算学之中,今日一看倒也英气勃发。去吧。”



赵岩未动。



“怎地?还要老夫开口?”



上官仪的好脾气也要炸裂了。



马蹄声突然而至。



“是捷报!”



所有人都站起来看向大道方向。



一队骑兵风尘仆仆的冲向长安城。



见到这边的聚会后,为首的骑兵舔舔嘴唇,喊道:“倭国灭了!”



四个字!



恍如四记炸雷。



“倭国灭了?”



报捷的军士继续前行。



“飞鸟破,倭国灭!”



赵岩目视上官仪,“先生领军灭国,我等还得庆贺一番。不过算学的庆贺并非是酒肉,而是作文。”



“要回来了吗?”上官仪的眼中多了些莫名的惆怅,“老夫明日就会请示陛下。”



赵岩拱手,“多谢上官相公。”



他转身,算学的一行人跟在他的身后缓缓而行。



“像是军队。”



一位文坛大佬有感而发。



上官仪坐下,有人奉酒,他举杯饮了,眯眼道:“贾平安要回来了……拦不住了。”



赵岩回到了算学,韩玮来寻他。



“如何?”



赵岩坐下笑道:“上官仪本已答应,不过却含糊,恰此时先生征伐倭国大捷的消息传来,他忌惮先生,当即就应了。”



“大捷?”



韩玮欢喜的道:“可是灭国了?”



赵岩点头,招手,有人去弄茶水,趁着这个功夫他把情况介绍了一番。



“先生临行前说过,灭倭国并无困难,难的是银山。”



韩玮冷笑,“上官仪等人压住了新学考生的安置,便是忌惮先生去了倭国……他们大概希望先生此行不顺,无法控制倭国,随后银山归属便不明。没了钱财,学堂如何推广?今年压一科新学考生算是下马威,若是先生灭不了倭国,他们的手段会更激烈。”



“万幸!”



赵岩笑道:“我先去上一节课。”



他带着教科书进了课堂。



学生们一双双眸中或是带着秋季的困意,或是渴求学识的坚持……



年轻的先生走上讲台,眼中多了喜色,轻轻拍了一下桌子,把几个浑浑噩噩正在和周公连线的学生弄醒,然后轻声道:“倭国灭了。”



……



“倭国灭了!”



李治接到捷报后沉思良久。



“银山确凿,贾平安亲眼验证了。他说不凑够一万两银子就没脸回来见朕。”



武媚在看着他。



皇帝的眸中猛地迸发出了光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