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06章 ?老纨绔低头
武媚抬头,恍惚了一下,“他回来后就没来过这里吧?”



“皇后的记性让奴婢惭愧。”



邵鹏送上了小小的彩虹屁。



贾平安进来,“阿姐,太平呢?”



“太平今日贪睡。”



啧!



从大外甥开始,谁能睡懒觉?



这便是宠溺。



历史上帝后对太平堪称是如掌上明珠般的疼爱,不亚于太子和皇子。



大外甥看着精神不错。



“今日给你说说大海。”



“大海有什么?”



贾平安抛出这个问题。



李弘想了想,“海水。”



可怜的娃,没吃过生猛海鲜。



“大海不只是有海水,海水还孕育的无数鱼鲜。”



“有的地方甚至能踩着鱼的脊背上岸。”



那么多?



几个学生都有些小激动。



“人需要吃肉,但肉就那么多,为何不用鱼鲜来弥补呢?”



“吃鱼和吃肉一样?”



太子这话让贾平安想抽他一巴掌,“你这话有些像是何不食肉糜。你去海边看看,那些渔民平日里多是吃鱼鲜。”



郝米举手,贾平安点头。



“先生,可鱼鲜运送到长安后就臭了。”



贾平安点头,“说得好。不过你却不知晓鱼鲜还能制成干货,如此保存的时日就长了。另外……海边多少人口?沿海多少人口?”



李弘若有所思,“若是鼓励百姓出海捕鱼……沿海一带的百姓就能吃上肉,多余的还能制成干货贩卖到大唐各处,利国利民。”



着!



贾平安说道:“正是如此。今日说鱼鲜之事就是想告诉你,为政者莫要萧规曹随,要因地制宜,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来决策。”



太子颔首,“有些人说当从圣贤书中去寻治国大道……”



“先让他们治个痔瘘再说。”



贾平安冷着脸,“几本儒学经典被奉为治国齐家的圭臬,一群猪脑子为何如此?只因他们除去儒学之外再无别的学识。”



妙啊!



太子眼前一亮,“是了,他们就只会儒学。若是不把儒学说成是经天纬地之学,若是不把儒学变**人都信奉的圭臬,他们的地位如何能彰显?”



贾平安笑了,随即下课。



一回身,他就看到了皇后。



“阿姐!”



贾平安无比庆幸先前自己把马上风改成了痔瘘,否则今日这一顿毒打在所难免。



等他走后,武媚问了太子,“先前那番话你从何想的?”



太子说道:“舅舅教过……犯事要看利益,一件事中谁得了利益,谁的利益最大,再去看动机。鼓动儒学成为圭臬谁的利益最大?我以为是儒者。结合历史去看,儒学起于前汉,但一直不得重用,号称独尊儒术的汉武治国也并非用的儒学……”



武媚微微点头。



“可废黜百家后,得有一门学问成为显学,没了百家,儒学就不战而胜。”



武媚颔首,“儒者鼓吹儒学无所不能,这本就是一件很荒谬之事。”



“阿娘也是这般看的吗?”



“对。”



“我还觉着儒者大多假。”



“为何?”



“只因他们喜欢标榜君子,可世间并无君子。所谓缺什么补什么,他们越标榜自己是君子,就说明他们的真正一面越不堪。”



武媚侧身看着太子,“你这是人性本恶之论。”



太子点头,“阿娘,我最近几年琢磨了许多事,不管是宫女还是内侍,还有我身边的属官们,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但也有恶的一面。我发现善恶和利益的大小有关,利益越大,人恶的可能就越大。”



武媚定定的看着他,良久,突然伸手摸摸他的头顶,“五郎长大了。”



晚些皇后去寻了皇帝。



“他竟然这般说?”



皇帝的脸最近半年瘦了些,不复那等浮肿的模样。



皇后点头,“五郎这番话让臣妾颇为惊讶……这是从利益去剖析人事。一件事中,一个人的立场不去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他为何这般做?无需去分析他的秉性,而是要去分析他在这件事中能获得的利益有多少,陛下……”



皇帝苦笑,“小子成长太快了些。”



皇后的眸中多了些警觉,李治看了她一眼,“朕不是那等见不得太子有出息的帝王。”



帝后沉默良久。



皇帝幽幽的道:“朕给太子安排的先生中有儒者,有经世之学的饱学之士……”



武后轻笑,“可都败给了平安。”



皇帝看了她一眼。



“你想说朕无能吗?”



武后看着他。



王忠良打个哆嗦。



……



贾平安回了兵部一趟。



王璇拿着文书来了。



“此事还请国公给过目看看。”



贾平安看了一眼,“我还得出去办事,此事你若是拿不准主意就去问吴奎。”



门外的吴奎:“……”



国公!



王璇的眸子猛地一缩,旋即笑道:“此事倒也不是拿不准。”



“那就去做。”



既然能做那就做,别什么事都来寻我!



王璇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等他出去时,见吴奎在前方,就叫住了他。



“国公说有事可寻吴侍郎。”



许多事儿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越权犯忌讳,而且很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



王璇盯着吴奎。



吴奎点头。



“好说。”



国公这般看重老夫,士为知己者死!



贾平安还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让吴奎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刚出去就被礼部尚书李博乂堵住了。



“倭国的白银来了,那些白银有何说法?”



“此事要问窦德玄。”



窦德玄最近风光无限,红光满面,让贾平安总是担心他会脑溢血。



李博乂骂道:“那个老狗一问三不知,可陛下前阵子提及了学堂之事,没钱办什么学堂?”



贾平安楞了一下。



一万两白银对于大唐的教育事业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但具有强大的代表意义。



他还在等着下一批白银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