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13章 诚哉斯言
那些官吏人人面露恭谨之色。



老夫是一条狗,奉命咬人。咬一咬的人见人怕。



这便是威权!



李义府看着那些恭谨的官吏,只觉得身体轻飘飘的,好似来一阵风就能飞起来。



一个官员走了过来,连正眼都不看他。



李义府莫名恼怒,从陶醉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却发现是贾平安。



“好大的威风。”



贾平安觉得这样的李义府堪称是负面教材。



一群微微欠身的官吏中,从容行走的贾平安显得格外的醒目。



李义府微笑看来。



贾平安淡淡看去。



两道目光触碰。



撒比!



出了皇城,徐小鱼问道:“郎君,李义府这般权势滔天,你为何还要得罪他?”



“滔天?滔不了。”



所谓欲先灭亡必先疯狂。



“赵国公。”



刚准备开溜的贾平安被抓住了。



窦德玄气喘吁吁的追来,“赶紧,赶紧随老夫走。”



贾平安一脸懵逼,“窦公,有话好说啊!你拉我作甚?”



窦德玄骂道:“还好说?上次老夫让你等等,转眼人就不见了,走!”



贾平安苦笑。



到了窦德玄的值房,贾平安看到了一箱银子。



“看看,这便是你从倭国带回来的。”



窦德玄拿起一枚银锭,陶醉的道:“这便是大唐盛世的保证。”



他放下银锭,“就在先前,有人说除非钱币能确保银子足量,否则不换。你以为如何?”



“不换?”贾平安搓搓手,“好事。”



啥意思?



窦德玄懵了,“好事?”



当然是好事。



这是大唐第一版银币,极具收藏价值,贾平安巴不得所有人都不要。



“我全要了。”



窦德玄看着他,狐疑的道:“贾家的财力自然不容置疑,可你全要了……小贾,这是国事,不是靠私财就能解决的。一两银子值一千钱,一万两银子便是千万钱,贾家怕是要倾家荡产了吧?”



贾平安一脸纠结,显然如此。



窦德玄叹道:“这般忠心耿耿的年轻人啊!不多见喽。不过此次一万两,下一次怕是十万两,贾家难道还能都收了?”



“这不是长久之计。”窦德玄捋捋胡须。



留胡须干啥?



吃个饭,喝个水弄的胡须里全是污垢。



贾平安拿起银锭,“此事其实不难。”



窦德玄问道:“如何做?”



贾平安抬眸,“先把银币弄出来再说。”



这事儿简单。



“老夫去寻阎立本,好歹弄个漂亮的。”



“要得!”



老阎的审美能力贾平安还是信任的。



他的事情很多。



按照李勣的安排,这几日他去寻了几个将领喝酒。



这事儿有些犯忌讳吧?



贾平安觉得老李昏庸了。



但李勣很是坚定的道:“只管去。”



等他走后,李勣撑着案几起身,“老了。”



他缓缓到了宫门外,“老夫求见陛下。”



面对这位大唐名帅,内侍们很是客气,有人寻了凳子来,“英国公,坐一会儿吧。”



李勣摇头,“多谢了。”



他一生跌宕,从一方豪雄变成了大唐军方的定海神针,这一路走来看似荣耀,可一步步都险之又险。



他羡慕贾平安履历的纯洁:从皇帝的私有力量百骑开始自己的宦途,随后一步步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崛起,这样的臣子帝王才会少了猜忌。



而他不同,作为曾经的大反贼,他归附大唐后,面临的是猜忌。随后他展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才能,但猜忌依旧。



不过先帝让人钦佩的是他可以一边猜忌你,一边重用你。



到了李治登基,对李勣越发的倚重了,但李勣知晓这是因为皇帝需要一个老臣去稳定朝堂。



老臣!



你老了。



不是每个人都姓司马。



李勣抬眸,看到王忠良急匆匆的走来。



老夫老了,帝王连猜忌都没了。



李勣笑了。



“英国公,陛下召见。”



王忠良很是客气。



李勣颔首,“辛苦了。”



孙儿就看不惯他这等老好人般的处事方式,觉得憋屈。可李勣却不这般认为。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你能习惯,那么就是幸福。



帝后都在。



作为宰相座位是有的,还有一杯热茶。



李勣发现皇帝先看了自己身前的茶杯。



“陛下,臣让赵国公去寻几位将领饮酒。”



李治微笑依旧。



李勣说道:“臣老了,数年中臣一直在观察着大唐将领,从边塞到朝中诸卫,都寻不到统帅之才。陛下……”



李勣抬眸,依旧温润,“大唐庞大,大唐的敌人也庞大,一旦倾国之战,必须要帅才来统军,否则……”



李治问道:“薛仁贵如何?”



李勣摇头,“薛仁贵勇则勇矣,可为一路总管,大总管却无法胜任。”



李治微微皱眉,“如此?”



皇后一直在观察着李勣,却默然。



李勣温言道:“臣孙李敬业与赵国公交好,不过臣孙却不是大才,此生难以执掌一面……”



我的孙儿就这个资质,陛下你可放心。



“赵国公领军征战多年,臣一直在关注他的手段。既有侵略如火,也有不动如山,臣更看重的是他的眼光。”



李勣抬眸,目光炯炯,“陛下不知,统帅非武勇,而是谋略,而谋略首重眼光。统帅能看到攻伐之外,能超脱攻伐之外。不以得失为重,看的是大局!”



皇帝微微眯眼,看似在倾听。



李勣在朝会上的表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