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82章 杨广第二
r />


张文瑾说道:“若是真有盗墓贼也不会青天白日去。”



可此事怎么办?



来禀告的官员看着太子。



太子几乎没有思索,“令金吾卫隔开,另外,令刑部和大理寺去万年县参与审讯……”



戴至德眼前一亮,“这便彰显了朝中对此事的重视,如此可缓解局势。”



这个太子的手段很是稳健,而且不乏犀利。



太子继续说道:“令百骑准备,若是还有人闹腾,百骑再去。”



百骑是皇帝的亲兵,百骑出动,这事儿就属于直达天听了。



李弘说道:“一而再,再而三,若是再有人不听,继续起哄闹事,一律拿下!”



命令一下,金吾卫出动。



“退后!”



万年县县廨的外面,金吾卫的军士举起盾牌高喊。



小部分人原地不动,大部分人依旧在冲击。



“退后!”



万年县的官吏也出来了,一阵呵斥也无济于事,反而激发了众人的情绪。



“住口!”



卫英喝住了那些官吏,说道:“先人的坟墓被挖,此乃不共戴天之仇,他们没有拎着刀枪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刑部的人来了。”



刑部来了数十官吏。



“有屁用!”



“就是,定然是糊弄咱们。”



此刻百姓的情绪已经控制不住了,连刑部的官员来了都无用。



“大理寺的来了。”



卫英咂舌,“就差御史台了。”



县令黄麟喊道:“刑部来了,大理寺来了,这是殿下的重视,有他们盯着,谁敢徇私?只管回去,此事定然会给你等一个公道。”



有人喊道:“你等都是贪官污吏!”



这人一带头,马上引来许多吃瓜百姓的跟进。



卫英说道:“这等人平日里积郁了许多不满,这时候就趁机发泄出来。记住,一旦要拿人就要拿这等人。”



他是万年县经验最丰富的老吏,众人纷纷点头。



刑部一个官员好奇的问道:“这万年县竟然是个老吏在做主?”



“你有意见?”



身后传来了李敬业的声音,官员哆嗦了一下,“没意见,没意见。”



李敬业走了出来,“有也憋着。”



同僚低声道:“这老吏是赵国公的丈人,你说他……小心被收拾。”



官员心中一惊,回身时已经笑容满面,拱手问道:“刚才这话果决,令王某佩服。敢问老丈姓名。”



卫英拱手,“卫英。”



官员笑道:“这等见识为何还屈居为胥吏?我却为你不平。”



卫英何等的眼力见,微笑道:“倒也习惯了。”



李敬业走过去喝道:“谁不满意?”



众人还在吵,李敬业断喝道:“闭嘴!”



“我说……”



“都是……”



“……”



现场鸦雀无声。



李敬业骂道:“殿下派来了刑部与大理寺,这是何等的看重此事!谁敢质疑?”



无人说话。



那魁梧的身躯给人的威慑力太深刻了。



李敬业再喝问,“谁想质疑?”



无人说话。



李敬业回身道:“妥了。”



众人愕然。



“这便解决了?”



卫英说道:“殿下的处置不可为不妥当,这些人再不满便是借机发泄。此刻有人断喝便是威慑,让此等人警醒。”



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众人都在赞美着太子的果决和稳妥。



太子却在某一日抛出了一个问题。



“城中有坟茔,这是否妥当?”



戴至德一怔,“殿下,那是许久之前就有的墓群。”



张文瑾不知太子是什么意思,“是啊!升道坊偏僻,绝少人居,于是不少人就把亲人葬于此地,天长日久就成了坟堆。殿下何意?”



李弘说道:“这是长安城,长安城中人口日增,可能建宅子的地却越来越少。升道坊中多墓穴,以至于废弃大半,孤在想,能否把那些棺木全数迁徙出城?”



戴至德下意识的道:“殿下,此事不妥当……若是激起民愤,长安就要乱了。”



张文瑾抚须,“殿下此言甚是,不过此事却不可操切,臣以为先禁止在升道坊中下葬最为紧要。”



先止损!



老张这个建言堪称是老成谋国啊!



戴至德看了张文瑾一眼。



张文瑾回以微笑。



太子说道:“孤想的是……全数迁出城去!”



戴至德:“殿下,此事风险太大!”



连张文瑾都撑不住了,“是啊!弄不好就会引发民乱。”



众人纷纷出言反对。



李弘说道:“此事该不该做?”



戴至德苦笑,“自然该做,可……”



李弘说道:“既然该做,那便去做。此时不做,等长安城中再无立锥之地时再去做……何其艰难?”



群臣反对无果,太子强令之下,告示很快就张贴在长安各坊。



“在升道坊有坟茔的人家看看啊!若是有就来登记,坟茔是你家的谁,你是墓主的谁,都得登记。”



姜融带着人挨家挨户的通知。



到了贾家大门外时,一个坊卒拉着嗓子刚想喊,被姜融踹了一脚。



“国公何曾有亲人在长安?”



门开了,杜贺出来问道:“这是何故?”



姜融说道:“朝中的吩咐,让在升道坊中有墓穴的人家登记。”



杜贺回去告诉了贾平安。



贾平安知晓此事,“这是太子第一次办大事,且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