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五章 针锋相对冲突起
临安



城门大开



嘎哒~~!



哒~~!



随着马蹄声和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响起,越传越近,愈来愈响。



四周围观的百姓,自动分出一条道路,翘首以盼,期待地望着城门口的方向。



每个人的脸蛋上,都洋溢着真实欢乐的笑容。



“来了!来了!”



“杨将军来了!”



“杨将军万岁!”



“杨家军威武!”



……



终于,有人眼尖,提前一步,看到了那衾寒甲胄的一角,欣喜若狂,兴奋地喊叫,引起他人的注意,循声而望,顺着此人的视角而观。



顿时,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在九天长空之上,久久徘徊,震耳欲聋。



尽管这种事情,这些临安的百姓,这几日已经驾轻就熟,迎接了不值一波这样的军队。



庆祝他们凯旋而归。



但热情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次数的增加,而有所消减,反而空前高涨。



“将军,五年的边关苦寒,奋勇杀敌,哪怕是横击敌军,杀的他们丢盔弃甲,但心情从未像此刻一般畅快,现在想起来,这一切值了,都值了!”



“是啊!”



杨康高坐马上,环顾四周一张张诚挚的笑脸,心中感概万千,“百姓不管上层争斗,他们虽大多数人不通文墨,不习武艺,但心中自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能真心拥护。



我等戍守边疆数年,击退敌军,为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庇护。



其实,百姓所求不多,能够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有食物过腹,有房可居,有衣可避寒,便已经心满意足。”



听着传到耳畔的欢呼声,杨康心中的那缕念头更加坚定。



……



热闹总会落幕,百姓散去,澎湃的热血回归平静。



杨康率领军队,直接停在大宋皇宫门前,看着迎接自己等人的文武百官,眼中闪过一抹精芒,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笑意。



“杨康见过……”



翻身下马,杨康跨步上前,对着朝中宰辅大臣,抱拳行礼。



无论他心中究竟是何打算,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必要的礼节,必不可少。



只是,话未完,礼未尽,就被忽然而起的一声爆喝打断。



“杨康,你好大的胆子,如今先帝新逝,尸骨未寒,竟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堵在这庄严肃穆的皇宫门前,怎么,难道真如民间传言,你心怀叵测,要造反不成?”



突如其来的呵斥、问罪,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不少尚未散去的百姓,也大着胆子,朝着这里张望。



开口发难的是一位青年,是皇室宗族子弟中的佼佼者,是最有力角逐皇位,被宗室拥护的杰出人物。



如今率先出招,欲要给杨康强扣罪名。



为首的朝中重臣眯着眼睛,冷眼旁观,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幕。



对于民间传言,他们自然耳闻,甚至有些人,还大有深意地看了杨康一眼。



君择臣,臣亦择君。



只是后者的动作更为隐秘。



他们比普通官员了解得更多,掌握其中的一些隐秘,知晓杨康的志向和目的,尽管有那位撑腰,但他们依旧需要暗中观察一番。



确定他们以后对待杨康的态度。



而这次就是对杨康的一次考验,若是他能顺利度过,表现可圈可点,他们也不介意,多出一把力。



这一点,杨康不动声色几位朝中重臣的神情,脑子一转,立刻就明白了几分,通晓其中关窍。



“杨康常年戍守边关,得朝廷大恩,蒙官家庇护,终于不负众望,将敌军击退,得胜归返。



如今骤然听闻官家崩逝,将士们黯然神伤,涕泪横流,感慨皇上高洁政德,在世功绩。



我全军上下一体同心,冒然前来,只为表明心迹,敬谢官家恩德,送官家最后一程。”



说到这里,杨康话音一顿,直接高举右手,气沉丹田,内力运转,大喝一声:“全军听令,行礼、致敬!”



随着一声令下,全军整肃,纷纷拿出一条白丝带,系在左肩,高举手中长戈刀剑,举起、放下,口发吼声,如是三次。



“吼!吼!吼!”



旋即,在杨康的带头下,单腿下跪,鞠躬行礼。



动作整齐划一,整个场合既透着军队铁纪的严苛,带着一股浓郁的肃杀之气,又让人肃然起敬,带着一丝缅怀、祭奠的哀伤。



“你……!”



那名赵氏子弟气得嘴角哆嗦,手指杨康,开口难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