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章 惟我与天齐同寿
“陛下有令!”



哒哒!



一匹快马,在咸阳大道上,飞疾驰!



“咸阳城内,谁胆大包天,敢当街纵马?”



众人脑海冒出这个念头,闻声而望。



见那匹四蹄奔腾,肢体强健的黑马,载着一个身披黑衣甲胄的人影,自咸阳宫方向而来。



沿途过处,街道上的人群分散,自动让开一条道路。



让使者打马而过。



一骑绝尘!



帝都脚下,民凡而识广,知道那是在传递紧要公文。



有心之人,想起初晨那一幕,怀疑跟仙人有关,或动人脉,打探消息,或静思推演,有所猜测。



但无论是王孙贵族,还是升斗小民,不管是书生法徒,还是农夫游侠,都明白:



仙人出世,始皇动,天下大变,风波将起。



随着公文传出咸阳,不过月余,仙人出世的消息,就席卷天下。



同时,还有一则消息,炸响大秦整个浩瀚疆土:



十月初一的“腊祭”之日,始皇将派三千人,入仙乡求学。



特别是,还布檄文,昭告天下:



百家之人,忠于大秦者,可入;



一技之长,不拘身份,不限男女,忠心者,可入;



战功卓越,身强体健者,可入;



……



一时间,整个大秦风起云涌,百家的当家人、六国余孽、有志百姓……皆纷纷朝咸阳蜂拥。



若是谣传,不过是费一番脚力。



可若眼见为实,将开启一个巍然大世。



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随着各自安排在咸阳城中的细作、间谍,传回消息,证实曾亲眼所见,有神人飞腾九天,仙人纵横青冥。



就是一些原本还端着的人,也无法淡定,或乘坐马车,或骑着毛驴,或徒步如飞,或乘骑机关,纷纷上路。



同赴咸阳。



共见仙尊。



……



回归大青山的李天生,也不得闲,除了日常修炼外,也在积极准备。



趁着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些简单的技艺教授给仙乡的百姓。



每日,在青山各峰出现,采药炼丹,制器炼阵。



这第一次的正式亮相,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日生月落两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



转眼就是十月初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腊祭。



这一天,始皇出巡,万人空巷。



咸阳城外。



渭水河东流入海,出哗哗声响。



直对那接天连地,仿佛撑天之柱的仙山方向,一座巨石搭建的四方高台,高高矗立登天台。



此刻,高台四周,人头攒动,布衣小民、华服勋贵、笔录小吏……都静静地等着。



没人敢妄动,也没人敢闹事。



看着那座几十丈的高台,所有人都思绪飘远,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月前的场景:



那天,天色将明未明,带着几分昏沉,泛着几丝寒人的秋霜。



仙乡之民入世,乘坐一艘华美巨船,自九天之上,破空而来,降临咸阳城。



那艘巨船,众人生平仅见:



没有璀璨珠玉,却有一种名为玻璃的水晶。



没有烛台灯火,却能自天光,亮如白昼。



……



仙乡之民,鱼贯而出。



男女老少,约莫百人,一个个面色红润,精气十足,神采飞扬,气色比养尊处优的贵族,还要好上不少。



谈吐,不像饱读之人,说话云里雾里,也不像乡野小民,张口粗言秽语,自带一股平易近人的和善和气度。



穿着一种名为棉布的衣物,不仅保暖,还不会拉伤皮肤,更不像丝绸华服一样,用料讲究,做工复杂。



他们来到咸阳城后,使用了一些众人看不懂的器具,于咸阳城外,渭水河畔,短短数日,就起了一座占地十丈、高数十丈的巨大高台。



上面刻满了众人听过或者没听过的神兽:



有戏水蛟龙,也有飞天仙鹤;



有献桃灵猴,也有背石老龟;



有倾世大鹏;也有流浪蛤蟆;



有三头神狮,也有抱月玉兔;



……



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散神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