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杏花镇儿童失踪案(2)
杏花镇,位于庆天府与青阳府的交界,因镇子里漫山遍野的杏花林闻名。然而近些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镇子上的杏林被人们砍伐,早已名不副实。



因此,一到杏花镇,漫山遍野的茅草就迎面扑来,空气中抖动的气浪,证实着此地的荒凉。



一行两人,萧阳、林紫玲结伴走在崎岖小路上,由于临近小麦收割的时间,一些溪流旁的少的可怜的田地里,麦子已经开始泛黄。



“太荒凉了,真不知这里的人怎么想的,当初那么美的地方,非要砍得光秃秃的。”林紫玲边走边埋怨道,目光扫过沉默不语的萧阳,忍不住问,“相公,你怎么了?”



萧阳回过神来,听着她的称呼,有些头大道:“不是说好了,在外面叫名字的吗?”



“我给忘记了。”林紫玲眨了眨眼睛,也不知道说的是真是假。



萧阳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便开口说道:“后面注意些就行了,我不想你陷入危险。”



林紫玲抿唇一笑,乐滋滋道:“嗯,都听相公的。”



“怎么又叫相公了。”萧阳头疼道。



林紫玲吐了吐舌头,道:“又给忘了。”



“算了,你尽量克制吧。”



“相公你真好。”林紫玲开心的抱住萧阳的胳膊,目光看着他问道:“相公,你方才在想什么呢,那么入迷?”



见她这般动作,萧阳哪里会不知道她是故意装的,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屈指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我刚刚在想,这个杏花镇以前应该很美,以这个地貌,种庄稼收成不好,若种杏树漫山遍野的,绝对不比清风湖畔桃林差。”



林紫玲闻言轻笑道:“相公说的不错,当初杏花镇就是因为杏林得名。我以前听娘亲说过,这个杏花镇原来叫石缝镇,前朝的宰相曾在此地为官,见地貌不适合农耕,便灵机一动鼓励人们种下杏树,并取杏花酿酒。所以每年杏花开时,便会吸引大量的游人前来,短短数年杏花镇就富了起来。为了感念宰相的功德,本地人将石缝镇改名为杏花镇。”



“哦?没想到这杏花镇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萧阳所有所思的说道,“可这样一个以杏花闻名的小镇,又为何将杏树全部砍伐了?”



“这个我也不知道,以前听娘说好像是因为风水的关系,这里的人就将杏树一夜间全部砍伐了。”林紫玲摇头说道。



风水?萧阳心里一阵失笑,这个借口简直是太荒谬了,摇了摇头道:“先不说风水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单凭杏花镇能出一个宰相,从一个边境贫穷小镇富起来,想必风水也差不到哪里去。此事八成是有人故意捣鬼,欺骗了百姓吧!”



林紫玲点头赞同道:“相公说的是,当时娘亲也说,风水之事太过于玄妙。玲儿认为,只要能平平安安,有吃有穿,就是个好地方。不过相公,你说此事与这里频发儿童失踪案件有没有关系?” 萧阳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有联系的。本地人迷信风水,若经常有孩子丢失,再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鼓动,很有可能会砍伐掉原本的杏林。而且从杏林每年吸引大量往来游人角度看,这其中极大可能会混有人贩子,一旦本地人的孩子接连被拐走,人们最终还是会怪罪到杏林头上。”



“这也太不讲理了,孩子丢了与杏林有什么关系。”林紫玲撇了撇嘴道。



“呵呵,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多数人总是会为自己的过错找一个理由。而且从某个方面上来讲,的确很杏林有些关系。”萧阳耸了耸肩说道:“不过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具体情况也只有到了杏花镇的官府衙门才能知道。”



“管杏花镇的知县是杨子进,前朝青阳县的主簿,后来当今皇上取得天下,他因战乱时坚持留守青阳县,没有逃走,就被提拔为知县了。”林紫玲边走边说道,“所以,我们去了只需要问他,就可以了解到整个杏花镇。”



“嗯。这倒是个意外之喜了。”萧阳点头道,“不过杏花镇儿童接连丢失,却一直查找不到行凶之人,看来这个杨知县能力并不怎样!”



“嗯,我也这么觉得。要是相公在,早就将这些人给抓住了!”林紫玲说道。



萧阳闻言呵呵一笑,听着她夸自己,心里一阵舒服。



一路说笑,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县衙,由于疫病让萧阳一夜扬名,所以在他拿出提刑官的令牌时,几个衙役就急忙带着萧阳来到了杨知县的书房。



这个杨知县非常勤奋,此时已经临近中午了,他依旧提笔在纸上奋笔疾书,处理着从下面送上来的事物,以至于萧阳和林紫玲进来时,他都没有发现。直到衙役叫他时,他才知道上面的人来了。



一番客套和介绍后,三人在书房里坐了下来,萧阳目光看着杨知县,开门见山的说道:“杨大人,我们此次前来乃是为了杏花镇儿童失踪的案子,不知您可否说一下详细的情况?”



杨知县点了点头,伸手从桌上拿起一个册子,递给萧阳说道:“萧大人,这是本官整理出来的所有儿童失踪案件卷宗。当年第一起儿童丢失案发生以来,这数年间一共丢失了二十八个孩童,而且这些日子又有一起。本官怀疑此案与之前的二十八个孩童丢失有所关联,也自知无法破案,便连夜上报给知府大人。”



萧阳翻看着手里的卷宗,每一行每一字都看了一遍,然后才抬起头问道:“杨大人,这个卷宗上说,当时因为不断地丢失孩子,百姓们就决定将杏树都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