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四十九章 浮出水面
第四百四十九章浮出水面



辽国的皇位可不像中原,父死子继,而且嫡长子才有最有资格继承,哪怕嫡长子不行,也必须是儿子才可以,兄弟什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赵匡胤的情况是特殊情况,可以忽略不计。



辽国的皇位一般都是兄终弟及。



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上任辽主却不这样想,老子的位子,传给儿子不是更好吗?



只不过因为辽太后的存在,以及国中的许多老牌贵族支持,所以这位也只好遵循规矩,让楚王这个弟弟成为了继承人。



但随着辽太后去世,许多老贵族被他一一打压了下去,最后在临终前把位子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楚王肯服气吗?



就算是楚王肯服气,那些被上任辽主打压的一众老牌贵族也不甘心啊。



所以,楚王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也是有一群支持者的。



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哪怕耶律宏基当上了辽国皇帝的宝座,可也一样不能阻止传统力量的反扑。



辽国军力强大,这是不可否认的,可他们经济却一直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呢?



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还不是因为国中老牌贵族的阻挠吗?



这些人是什么脾性?傲慢、粗鲁、保守、暴戾等等草原族民的陋习,一个不拉地全都具备了。



接受了汉化的耶律宏基,想要推行他的改革,这群老牌贵族就是最大的阻碍。



双方的矛盾十分明显,所以,楚王的造反才如此顺利。



楚王这般造反,要是换作中原王朝,看看哪一个藩王敢以这种理由谋反?



他敢反,但绝对不得民心。



辽国的陋习还仍然是和草原部族的时候差不多。



在他们看来,国主不过是各贵族选出来的部族联盟盟主而已。你能够带领我们捞好处,那就是首领,如果不能,那就另舛再选一个好了。



草原之上,族长之位的更替循环很少能得善终的。



―――――――――――――-



当然,辽国毕竟建国上百年了,接受汉化也有不少时间了,他们的国主还是能得善终的,只要照着规律来,大家都好说话。



上任国主打压了一批反对派,愣是强硬地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父债子还,于是这场由楚王挑起的内乱,袭卷了整个大辽。



让耶律宏基原本南下侵宋的意愿被打断了。



趁着这个机会,赵煦终于有时间来处理内政之事。



接到六扇门的密报之后,赵煦可以说是气得暴跳如雷,竟然有官员结党营私并参与贩卖人口。这如何不让赵煦气愤莫名。



杨盘甚至连那一份名单都交了上来。



赵煦看了之后,也是难以置信。



上面竟然会牵扯到山东曲阜孔家!



那可是传承了一千多年的衍圣公家族,乃是当今世家之表率啊。



孔夫子礼仪传家,儒家先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再看看现在的孔家,还有“仁”这个字吗?



孔家在曲阜的作为又不是没人知道,只是天下所有当官的人都默契地睁只眼闭只眼。



可是谁也想不到,孔家竟然如此变本加厉!



赵煦在血神子潜意识影响之下,决定不再纵容。



正好趁着这段难得的时机,把孔家为首的腐儒以及儒家败类一举铲除。



此举势必会引起朝局动荡,但好在当今圣上军权在握,外无强敌。



西夏衰弱,损兵折将不说,一品堂名存实亡,就连最大的底牌——李秋水,都死了。哪里有胆子侵宋?



而辽国现在陷入内乱之中,两三年之内,恐怕是不可能南下了。



南面大理更是与大宋交好,从来就没有北上侵宋过。



吐蕃无力扩张,且国力积弱。



环视了一圈,嘿,现在的大宋还真的是外无强敌,正好可以修理一下内政。



这个时候,花国丈进了京城,穿着朝服,联络了一帮同好和同党,在一次大朝会上,上书皇帝,狠狠地参了杨盘一本。



―――――――――――――-



这就好像一根导火索被点燃了一样,紧接着就有无数朝臣跟着参奏。



赵煦面无表情地冷眼旁观。



同时心里也在拿着名单上的记录在一个一个对照。



发现这名单还真不是说说而已,除了孔家以及几位二品、三品的大员之外,其他的站出来参奏之人,有大半都在名单之内。



最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