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山悬剑传》正文 第六百一十三章 忠嗣八法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节选自《三月》韩偓〔唐代〕



……



这日,白复再次收到段秀实派心腹送来的密信。



在密信中,段秀实提到,在平定安禄山的过程中,安西北庭军强悍的战力让朝廷始终心存忌惮。



李嗣业将军忠勇无双,朝廷倒是不担心。



李嗣业去世后,朝廷对段秀实、荔非元礼等安西北庭旧将颇不放心。万一这帮桀骜不驯的军头有了不臣之心,可能会比安禄山更加危险。



朝廷厚葬李嗣业后,即刻将段秀实、荔非元礼等将领和部分安西北庭人马调离安西北庭行营。



在分拆安西北庭军主力的同时,也将其他将领和部队混编至安西北庭行营。



通过给安西北庭行营掺沙子,保证这支军队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现在仍留在行营中的五千精锐将士,乃是安西北庭军最后的血脉。



……



烧掉段秀实的密信后,白复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指责朝廷的猜忌和荒唐于事无补,白复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安西北庭军的火种保留下来。



这五千精锐可不能都拼光了,这不仅是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家底,也是唐军的家底。



白复决定以这五千精锐为班底,打造一支新军。



他的想法是:安西北庭精锐,乃是百战之师,人人皆能以一当十;然后以这批精锐为骨干,再招募十倍乃至二十倍的人,加以严格训练,就能组建出一支劲旅。



届时不但可以剿灭叛军,还能再次夺回被吐蕃侵占的土地,重新控制西域。



白复计划宏大,想法虽好,但执行起来,却有不少难处。他在心里盘算着:



掺沙子的兵虽然分拆了,但明面上安西北庭行营还是二万人的满编。要想招募新兵,就必须扩编。可一旦扩编,便会立即招致朝廷百官的非议。这是其一。



第二,扩编后,粮草军辎从何而来?



自己拥有太平公主的藏宝,军饷倒是不担心,可是战争年月,粮草、军需光靠钱可不一定能完全搞定。尤其是唐军的武器,即便有钱,也无法从民间采买。



目前人马虽然吃穿不愁,但若扩编,这些军辎便捉襟见肘。



朝廷若能同意扩编,已是千难万难。还要指望朝廷继续调拨粮草军辎,希望更是渺茫。



白复躺在床上,被这两大难题困扰着,思前想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睡到了后半夜,仍然不能合眼。



鸡叫时分,白复才迷迷糊糊睡去。刚一入梦,便听见亲兵急促的脚步声。若不是紧急军情,亲兵定不会如此着急。



白复翻身而起,用手猛搓两下脸颊,将自己唤醒。



听到白复起床的动静,亲兵校尉推门进来,对白复道:“将军,光弼大帅的亲兵来了,就在大帐前等您。”



白复赶忙通传来人。此人正是李光弼的心腹亲兵,他将李光弼的亲笔信交到白复手上。



白复来到书案旁,迫不及待拆信阅读。



李光弼在信上说道:叛军势力大,草原铁骑能征惯战,机动灵活,很难对付。为确保唐军以优势兵力决战叛军,他请白复在陕州多募一万人马,练成精兵。



一旦朔方军因战斗减员需要补充,这批军队能即刻开赴河阳,交他指挥。



李光弼告诉白复,委托安西北庭行营招募壮士练兵之事,他已经向朝廷奏明,即日朝廷就会降旨陕州。



看见白复阅读完信函,李光弼的心腹亲兵走上前,低声耳语道:“大帅说了,这批兵练成以后,就放在你这里,由你全权指挥。”



白复闻言,大喜过望。他暗衬道:“光弼将军定然是对我分兵的目的了然于胸,为帮我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才使出这招偷梁换柱之计。”



白复重赏李光弼的心腹亲兵,将自己新创的几式沙场搏杀、冲锋陷阵的刀法、枪法等功夫,画在折册上,赠予光弼将军。



末了,白复研墨,动笔给光弼将军回复了一封长信,让这名亲兵带回。



将李光弼的亲兵送走,白复心道:“姜是老的辣,光弼将军人老成精,这种方法,既没有扩编安西北庭行营,也没有扩大朔方军的人马,言之戳戳,合情合理。



以后,我得多向光弼师兄学着点。”



果不其然,三日后,朝廷圣旨到,命白复招募兵丁一万余人,以备河阳朔方军不时之需。



新兵所需粮草辎重一应俱全。



谷嚩



……



白复密信川帮黄震、唐门唐夔,命其将秘藏在离恨天训练的数千兵马调至陕州。



剩余编制,白复决定从关中、汉中一带招募精壮农家子弟,坚决不要溃败唐军中流落到此的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