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蜀山悬剑传》正文 第七百一十章 邻家有女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



……



提审田膨郎完毕,白复从京兆府返回巴蜀会馆。只见巴蜀会馆外的空地上,有一个绾了三个鬟的少女,脚穿木屐与几位少年蹴鞠。



众少年身手矫健,动作娴熟,接球踢球,腾挪躲闪,如杂耍一般。



鞠球时不时被踢向半空,高达数丈。落下时,鞠球如被磁石吸附,依然稳稳停在几人脚背之上。



少年们技艺精湛,引得路人引颈围观,惊呼阵阵、喝彩连连。



白复端坐马上,看得入神,亦为之叫好。



再看这位穿木屐的少女,年龄在十七八岁上下,花梳满髻,衣纨素朴,俏丽绝伦。



见白复注视,少女面无表情,裳裙一摆,鞠球如一道长虹,飞向白复。



亲随岳随弓高度警觉,手持护盾,立刻护在白复身前。



白复笑道:“无妨”。手一抄,将鞠球接在手中。



鞠球中夹着一条绢布,上面写着两行所教,叉手一礼,道:“帮主邀我至此,不知有何赐教?”



少女话语不多,言简意赅,道:“白玉枕确是我所取。玉枕今日给你,我愿投案,引颈待戮,换我帮中弟兄出狱,可否?”



白复点点头,道:“成交。”



少女再不多说,带着白复进入大慈恩寺塔院。



时辰虽早,但已有香客入殿上香,见白复两人,男子风姿隽永,女子钟灵俏丽,一大早出现在这里,不禁驻足打望。



进入塔院,来到大雁塔下。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太宗皇帝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高宗皇帝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



这两块碑石是高宗永徽四年由玄奘大师亲手竖立于此的,世称《雁塔圣教》。



南门的券洞两侧镶嵌有多通题名碑,皆是大唐新中进士的题名碑。



大唐规矩,新进士及第后,天子会于杏园赐宴。御宴结束后,进士们会奉诏来慈恩塔下题名,再结伴去曲江畅,一头扎向地面。速度之快,连白复也为之咂舌。



距离地面还有一丈时,少女鼓荡衣袍,一个旋身,缓住下坠之势,如一片羽毛,稳稳落在青砖之上,毫无声响。



“好功夫!”白复由衷赞道。



少女将石匣打开,递给白复,正是令无数人夜不能寐的御用宝物——白玉枕头。



……



白复抬头望着少女,惋惜道:“先不论忠孝大义,仅说安身立命。



如今生逢乱世,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贵帮少年武艺高强,不从军立功,却靠偷盗为生,岂不是暴殄天物?”



少女杏眼圆瞪、柳眉一扬,不屑道:“你随我来,距离别超过一丈。”



说罢,飞身上梁,穿屋跃脊,在坊墙、屋苑间飞檐走壁,轻盈矫捷。



白复紧随其后。



光天化日之下,在府宅屋顶上窜跳,实在太过显眼。



诸坊望楼林立,望楼烽候居高临下,监视盗匪火情。要想不被高度戒备的烽候发现,难如登天。



白复虽然轻功高绝,也不能办到。



然而,少女似乎并不在乎,飞纵窜跳,如无人之境。穿越过数坊,望楼都没有任何警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1)
  • 加入收藏